金色的稻浪在微风中摇曳,欢快的锣鼓声在田野间回荡。近日,禹越镇夏东村的一场主题活动在农夫馆前的金色稻田里拉开帷幕。村民们在稻香与歌舞中,共同回味村庄一路走来的温暖点滴,感受文明乡风滋养下的幸福生活。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舞狮队以一场气势磅礴的《狮舞稻田》点燃了全场热情。随后的文艺演出,节目单里写满了夏东村的故事:三跳《乡村大变样》唱出村庄旧貌换新颜的喜悦,舞蹈《小小蚕宝宝》舞出千年蚕乡的传承,原创小品《直播间里的故事》则演绎了新时代村民的创业智慧。
“乡亲们,还记得二十年前我们村的样子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兴明一番朴实而深情的讲述,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往昔。从泥泞小路到整洁村道,从单一农耕到多元产业,韩兴明的话引发了台下村民的深深共鸣。
“现在这里是农夫馆,以前这一片就是荒地,你看看,现在多好!”看着台上的表演,66岁的村民沈子林感慨道,“现在我们村里还有文化礼堂、老年活动室、健身广场,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村庄“面子”焕新、“里子”厚实的文明底色。
在“畅享·文脉集”区域,虎头鞋制作、蚕桑丝织、传统钩针等非遗技艺吸引了不少村民和孩子驻足。“其实不难,就是需要一定的细心和耐心。”钩针非遗传承人洪晓兰正耐心演示。作为夏东村共富工坊带头人,她不仅传承着古老技艺,更带领县内外2000多名农村妇女、残疾人士加入钩针队伍,将指尖技艺转化为致富动能。在这里,非遗不再是陈列于馆阁的老物件,而是活化在街头巷尾、促进邻里和睦、带动村民共富的文明纽带。
农夫馆东侧的农耕体验区同样人声鼎沸。伴随着“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沉甸甸的稻穗应声而落。来自高桥小学的孩子们在农户指导下,认真体验着水稻收割。“金灿灿的稻田真美啊,这都是农民伯伯辛苦耕种的粮食。”小学生周方旭说道。
近20年来,夏东村通过土地全域整治大力发展农业开发,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多亩,全村土地流转率达80%以上。同时,通过光伏项目投资、人才公寓出租、电商经济发展等多方举措,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步提升20%。
今日的夏东,村容如画,产业兴旺,文化繁荣。“我们要让产业的‘金扁担’挑起更富足的生活,让文化的‘乡愁味’凝成更浓郁的乡风,让夏东的每一天,都朝着更温暖、更美好的方向迈进。”韩兴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