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爱心妈妈”孙菊仙和她的团队: 15年守护75名孩子成长
时间: 2025-11-19 来源: 作者: 记者 陈明月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夏天,一群来自大凉山的孩子第一次走出重重山峦,来到德清,在“爱心妈妈”孙菊仙的陪伴下,看见了山外的世界。“这是他们给我留下的礼物。”孙菊仙拿出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满眼感动。

  45岁的孙菊仙,是德清大通包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更是多名贫困孩子口中的“爱心妈妈”。15年来,她不仅在助学路上默默耕耘,更以自身的善行感动并带动了亲朋好友,共同守护了75名孩子的成长,将助学之路走成了一场温暖而坚定的接力。

  一部纪录片

  15年守护路

  故事的开始,源于2011年一个寻常夜晚。孙菊仙在家中观看纪录片《变形计》,镜头里,山区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衫,踏着泥泞的山路艰难求学,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那一幕深深刺痛了她的心,泪水无声滑落。

  坐在一旁的儿子吴元亮,那时才七八岁,看着妈妈流泪,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说:“妈妈,我们去帮帮他们吧。”这句纯真的话语,如同一粒种子,在孙菊仙心中悄然生根,也开启了她长达15年的助学之路。

  孙菊仙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来自山西,当时只有9岁,父母双亡,生活困难。孙菊仙不仅每月为他提供200元生活费,更在逢年过节时专程赶去探望,为他添置新衣、带去礼物。“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有人在乎他,”她说。从那时起,她的资助范围不断扩大,从甘南到山西、从湖北到四川,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她的生命。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孙菊仙坚持与孩子们书信往来,累计写下了150多封信。她在信中关心他们的学习,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她说:“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如今,孙菊仙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而孙菊仙个人仍在资助11名在读学生,另有12名孩子已在她帮助下顺利就业。许多孩子亲切地喊她“妈妈”,这份跨越血缘的亲情,成为她坚持的最大动力。

  不止于资助

  更是心灵陪伴

  今年暑假,孙菊仙将11名大凉山的孩子接到德清,为他们安排了丰富而充实的假期。她帮一些孩子找到了暑假工,为另一些孩子辅导功课,还带着他们游览周边景区,让孩子们亲眼看见城市的繁华。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德清之行让我看到了全新的世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像孙阿姨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每年暑假,孙菊仙都会抽出时间,亲自进山看望孩子,或是邀请他们来德清游玩。她深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关怀陪伴与物质资助同样重要。

  这些年间,为了更好地跟进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孙菊仙创新实施“一人一册”档案管理模式,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学习进展和受助状况,让帮扶更加精准、持续。此外,由于所资助的孩子大多来自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孙菊仙在忙碌之余还坚持自学藏语和彝文。每当她用简单的民族语言与孩子和家长们亲切交流时,眼中总是洋溢着温暖的光芒。

  久而久之,孙菊仙对孩子们的关怀,早已不止于学业,更延伸到了他们的人生规划上。不久前,她专门赶往阿坝师范大学,为一名大二学生协调专业调剂事宜。“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上独立自强。”她说道。令她欣慰的是,不少走出大山的孩子受她影响,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为建设故土贡献力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爱心接力照亮未来

  15年的坚持,孙菊仙的善行如涟漪般扩散,感动着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商业伙伴。越来越多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召,主动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助学队伍从最初的“孤军奋战”,逐渐壮大为30多人的“团队协作”,累计资助的贫困学生已达75名。

  在这条爱心汇聚的路上,孙菊仙始终秉持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资助不能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否则那份得来又失去的希望,会对孩子造成更深的伤害,”她郑重地说道。令她动容的是,即使有合作伙伴遇到资金困难,也坚决不愿中断资助,甚至表示“就算去乞讨,这笔钱也一定要给孩子”。这份超越个人得失的坚定,让孙菊仙深深体会到,爱心一旦扎根,便能生出最坚韧的力量。

  孙菊仙的爱心,不仅影响着外界,更在家庭内部悄然传承,形成了最美的家风。儿子吴元亮从小就拿出压岁钱,跟着妈妈千里奔波看望受助孩子。如今22岁的他,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也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妈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吴元亮骄傲地表示,“她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心与责任。”

  “只要亲自去看看,内心就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谈及坚持的动力,孙菊仙这样说道,“尽我所能。哪怕只有一点点能力,我也要去帮助一个人。”

  孙菊仙希望,更多贫困孩子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知道山外有许多人在关心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爱心助学行列,让这份爱心之火不断传递,点亮更多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