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德清
文字:   打印

从浙大博导的杭德“双城记” 看德清高质量融入区域一体化
时间: 2025-11-17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宣海军为学生讲解高速旋转试验器。

  位于德清雷甸的浙江海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 沈晓颜 通讯员 钱斌

  日前,由浙江海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骆航空”)承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中的材料制备实验舱体力作用材料性能测试装置,顺利通过需方验收。

  海骆航空位于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莫干山高新区临杭产业新区),正致力于为新一代国产航空器发动机打造高度可靠的“体检中心”。企业负责人宣海军是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求是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周当中,他有大半的日子需要往返杭州和德清。“我家住紫金港,经绕城高速至德清雷甸仅需30多分钟,就像在一个城市上班一样方便。”宣海军笑着说。

  从浙江大学校内100多平方米的实验空间,到如今坐拥6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海骆航空的跨越式成长,正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企业入驻德清当年就跻身“规上”行列

  宣海军与德清结缘的故事始于2019年。当时,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深入推进,由浙江大学教授郑耀等牵头申请的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急需寻找产业化落地点。作为研究院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宣海军随之开启了选址工作。

  “我们当时与省内多个地方都洽谈过。”宣海军回忆,“最终选择德清雷甸,首要因素是地理位置。”企业的研发核心团队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联系紧密,德清雷甸毗邻杭州的区位优势,为科研人员往返提供了极大便利。

  然而,比地理优势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在推动项目产业化落地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宣海军坦言。当时,德清通航智造小镇为海骆航空提供了3000多平方米的免费厂房,企业入驻第一年就实现产值2000万元,成功跻身规模以上企业行列。

  在德清发展的几年间,海骆航空造出了国内直径最大的立式高速旋转试验台,为燃气轮机研发的突破增添了保障;自主研发的超速预旋转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节约了成本……面对飞速发展的业务,租用的厂房已无法满足需求。当地方政府提出可供出让的土地时,海骆航空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否要投入上亿元资金自建厂房?

  “当时我们产值才2000万元,资金压力非常大。”宣海军说,“而且我们的大型实验设备一旦安装,几乎无法搬迁。”他解释道,这些重达数十吨、需要定制地基的设备,拆装一次即等同于报废。

  基于对产业的坚定看好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海骆航空最终下定决心,分两期建起了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自主厂房。这一重资产投入,为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国内超九成航空发动机轮盘爆裂试验在这里完成

  当前,民用大飞机市场化提速、低空经济快速兴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自主可控、绿色高效、智能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海骆航空主要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制、生产单位提供高速转子超转、破裂、低循环疲劳等试验测试服务,以及研发各类高速旋转试验设备,是国内极少同时具备测试服务与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

  其中,航空发动机轮盘爆裂试验是其重要业务。过去,此类破坏性试验设备依赖进口,单次试验成本高达120万元,且设备维修周期长达半年至一年。海骆航空实现技术突破后,自主研发的设备不仅能完成试验,维修成本降至三分之一,时间更是缩短至以“天”计算。目前,国内超过90%的航空发动机轮盘爆裂试验都在这里完成。

  近年来,海骆航空自主研发了国内领先的旋转状态下航空发动机叶片鸟撞试验设备,成功模拟了发动机高速工作时飞鸟吸入的真实场景,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动机研发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企业业务也已拓展至电动汽车高速电机转子等高端装备的极限测试领域。

  布局高能级产业平台,深度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从两套立式转子超高速旋转试验器,到24套立式转子高速旋转试验器、5套卧式转子高速试验器等一批新设备,海骆航空目前已具备国内最全的高速转子试验测试能力。在杭州和德清两地,海骆航空的故事生动演绎了如何将高校智慧、产业需求与区域协同发展无缝衔接。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2020年,德清成功争取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整体规划布局后,重点打造了一城(国际地信城)、一圈(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一谷(莫干“论剑谷”)、一平台(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四大核心区块,不断增强科创策源、青年创业、生态转化、重大项目承载等平台功能。

  德清还不断推动“地信+车联网”跨界融合,联动高精地图、智能交通等重点方向,协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科研创新。推动“地信+低空经济”乘风而起,依托实景三维、时空大数据等基础优势,抢先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实现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初级教练机领雁AG100下线交付。

  特别是“十四五”期间,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地磁研究院等高能级载体在德清实体运行,不断推动“地信+”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德清已成为全国地信产业最集聚的区域,行业营收已突破30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德清更凭借“地理信息+”产业优势,成功入选全国产业名片打造城市。

  无数发生在德清的创新创业故事,正生动诠释着这座浙北小城的开放格局与创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