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青年入乡推介官奏响青春与乡村和弦
时间: 2025-11-07 来源: 作者: 首席记者 倪忆雪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德清的乡野间,有一群特殊的“引路人”。他们穿梭于田埂茶山与露营营地之间,既深谙乡土脉络,也洞悉青年所想——他们是青年入乡推介官,正成为连接青春梦想与乡村热土的重要纽带。

  作为青年与乡村之间的桥梁,推介官在资源与需求之间精准匹配,推动项目落地,促成人才扎根,让年轻人“愿意来”的初心,转化为“留得下、发展好”的生动现实。

  今年以来,德清县依托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从平台公司、村企运营单位中择优选聘了41名青年入乡推介官。这批推介官专职服务于各站点的项目引导与青年对接,成为政策与市场之外的温暖助力。自3月至今,已累计培训青年3600余人次,推动超过40个项目在乡村落地生根。

  在五四村的房车营地,一家由“00后”山东青年孙振京打造的柴火窑烤面包坊,已成为游客驻足的热门点位。令人惊喜的是,从萌生想法到开门营业,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帮助他打通环节、对接资源、落实培训的,正是青年入乡推介官邵晶晶。

  作为德清五四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运营营销部经理,邵晶晶长期身处服务青年的一线。她既熟悉营地的空间布局,也清楚创业者面临的痛点。“我要做的是为他们清障搭台,让好的想法能在这片土地上破土成长。”她说,“看到他们成功,就是我的成就感。”

  如今,这个面包坊已从服务营地亲子和团建,拓展至零售、教学等领域,形成了自我造血能力。而这片曾经的废弃竹林,也已蜕变为集餐饮、露营、手作体验于一体的复合空间。项目设计融入德清窑元素,原料取用莫干山本地食材,让创意真正扎根,生长出独特的“在地风味”。

  邵晶晶所在的站点还陆续建起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学校、五四青年创客中心,累计开展培训1.7万人次,覆盖50多个县市。项目设立的“公司+集体+村民”分红机制,每年为村民带来不低于200万元的保底收益,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当地百姓。

  同样致力于“连接”工作的,还有推介官沈婵樱。作为莫干山本地人,她长期深耕茶文化。返乡后,她尝试用更年轻的方式推广“莫干黄芽”——便携小罐、文创茶卡、品牌联名,让传统茶叶焕发新魅力。

  沈婵樱的工作重点不在于销售,而在于搭建平台。通过农创客联合会策划茶会、组织青年共创、开展山区研学,她凝聚起一个“山中青年”社群,吸引了设计师、视频创作者、插画师等多元人才,共同参与莫干山茶文旅建设。

  “我们希望为所有对乡村有情怀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沈婵樱说,“不论创业还是创作,乡村都可以是他们表达的理想空间。”

  作为推介官,她集活动发起与组织协调于一身,以茶为媒介,不仅推广了茶文化,更激活了青年与乡村之间深度的双向互动。

  ↘记者手记

  从窑炉边的面包坊,到茶山下的文化社群,青年入乡推介官或许从未站在舞台中央,但他们始终站在每一个梦想的起点。他们不追求个人的高光时刻,而是致力于让更多人的乡村之路走得更顺畅、更远。

  正是他们,让“青年入乡”从单打独斗的摸索,变成了有人引路、有台唱戏的集体征程。当一批推介官沉到村里,一群青年留在村里,人来了,事成了,乡村的未来便充满了真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