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见高,南元泵业创始人兼总经理,是一位从基层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实干型企业家。十六年前,他还是一位在深夜里俯身贴耳、凭人耳辨别水泵异常的一线技工;十六年后,他带领南元泵业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系列、从百万产值到数亿规模的跨越。
凌晨两三点,雷甸镇一座老厂房的深处,唯一亮着的灯下,赵见高正凝神倾听一台水泵的“心跳”。周遭万籁俱寂,机器低沉的嗡鸣与他沉稳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那段与机器“对话”的岁月,不仅练就了他对水泵故障的敏锐直觉,也成为他十六年转型之路的起点。
凭借九年基层积累——从车床工人到质检员,再到厂长——赵见高不仅熟悉泵体的每一个零件,更深知行业痛点。2008年,已是厂长的他,面对办公桌上一沓关于噪音的客户投诉,意识到静音技术已成为国外企业的竞争壁垒,而国内大多数厂商仍对此束手无策。34岁的他毅然立下军令状,非攻克这个难题不可。没有精密检测设备,就在凌晨时反复测试;震动源难以定位,就一个一个零件亲手排查。
正是这段“死磕”静音技术的经历,为他日后创业埋下伏笔。2012年,赵见高离开原公司,创立南元泵业。他坚信,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做出好产品。
三年后,南元泵业凭借过硬的质量与专注的态度,快速赢得市场信任。“我们用过很多泵,但南元产品的可靠和静音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墨西哥客户如此评价。
这份认可背后是企业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体系。2018年至2024年,南元研发费用从887.44万元增至1578.3万元,年均增长20.9%,占营收5.01%。企业还参与第九届亚冬会部分场馆水泵建设,参与两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公司超大流量绿色节能型AS350立式多级离心泵入选国内首台(套)名单。
从静音技术出发,南元不断拓展产品边界,逐步衍生出高压、高温、智能变频等多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内厂商长期依赖低端制造的局面。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始终如一的责任感。2021年,南元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的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功突破“高效泵装备整体化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如今,南元泵业已进入东南亚、非洲、韩国等众多国家与地区,为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
创新不止于技术。赵见高深知,企业真正的活力来自于“人”。2021年,南元推出中层管理人员购车补贴政策:总监及副总经理补贴40万元,部门经理与分厂厂长补贴33万元,副经理25万元,车间主任18万元——在职满三年,即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奥迪汽车支持。“我在公司工作了近十年,在政策补贴下,买了一辆奥迪Q3,自己只出了一点点钱,全家人都很开心。”公司焊接车间主任陈玉胜说。
谈及这一举措,赵见高说,留才更要留心。企业的理念是共赢,不仅是与客户、供应商,更是与员工。“帮助员工完成人生大事,企业也感到光荣。”这份“与人共享”的智慧,成为南元在管理创新上的鲜明注脚。
在他的带领下,南元从最初单一产品线扩展至20多个系列,年产值从几百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3.6亿元,年均增速达15%。今年,企业迁入新厂区。车间内,全自动冲压流水线节奏分明地运转,机械臂精准上下料;自动化立体仓库中,高效管理数千套不同规格的模具。赵见高表示,未来,南元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推动产品向高效、智能方向升级,2025年营收目标4.18亿元,并力争2026年突破7.58亿元。
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源自不断挑战自我的决心。赵见高与他的南元泵业,依然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