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刘鸣:与高悬苍穹的卫星“对话”
时间: 2025-08-06 来源: 作者: 记者 沈宇翔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实验室里,刘鸣的目光正聚焦在遥感影像及地球物理数据反演结果上。“最优算法和反演结果,就在这无数次尝试中显现。”作为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副院长,他的使命再清晰不过——让沉默的海量数据“开口说话”,与高悬苍穹的卫星建立一场场精密“对话”。

  这场天地对话的关键物理支点,深藏于德清一座24米×24米×17米、状如天穹的独特建筑之内。2015年,一个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大型微波遥感基础实验装置在此萌芽。基于该装置,实验室于2017年申请获批德清县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推开实验室厚重的大门,满眼都是深蓝色的锥体,吸波材料构筑的奇异空间,瞬间将人带入一片深邃静谧,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它能够模拟不同波段微波卫星在太空凝视地球的姿态。”刘鸣介绍说,吸波材料如同“黑洞”,吞噬绝大部分干扰杂波;装置功能如同给目标物做“CT”——扫描之下,目标的结构和状态化为精准图像,在另一端清晰呈现。这座穹顶结构的暗室,正默默为科学家开展卫星原创设计积累着关键数据,提供着不可替代的实验基石。

  在同事眼中,刘鸣是那个“喜欢加班的人”。周末的研究院时常只剩他一人独坐屏前。“此时最宜静心研读文献,思考那些啃不动的硬骨头。”

  这份甘于寂寞的专注,是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的博士深造时养成的“习惯”。如今,他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卫星遥感在地质灾害的应用研究这片新战场。他和他的团队正聚焦海原断裂带的震后形变,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敏锐捕捉地壳的微妙形变的能力、监测难以察觉的“蠕滑”行迹、分析应力累积的危害,在地震预测预警这一关乎万千生命的科学前沿,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新的可能。

  为在卫星遥感领域赢得更大话语权,研究院持续“招兵买马”。目前60余人的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占比超75%,自主培育国家级引才计划专家1人、省级5人。这支精锐力量,已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在内的近30项重量级课题,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应用。

  从穹顶实验室的微观“CT”到宏观地质运动的洞察,刘鸣与团队致力于编织一张越来越精密的感知网络。未来,研究院将发挥在遥感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人才引育等优势,助力德清产业升级,带动国内卫星应用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卫星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当卫星掠过浩瀚天际,地面这座穹顶之下,一群解码苍穹奥秘的人持续聆听来自星辰的信号——让无形数据显影,让遥远洞察落地,为大地之上的发展与安全提供来自太空的坚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