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清县申报的“打造地理信息产业法治风险防范体系”案例,成功入选浙江省2025年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典型案例,标志着我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领域再添新突破。
截至目前,德清已推出8批次44个营商“微改革”项目,涵盖设立审批、政务协同、法治服务、企业用工等多个场景领域,6项营商“微改革”案例入选省级案例库,入选总数居全市首位、全省第二,持续展现改革探索的“德清力度”。
打通改革“毛细血管”,机制闭环落地见效
“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被省总工会列为全省唯一试点,“水电气网联合报装”“股权转让”等“一件事”先后纳入国家级试点,中介“多介合一”联合体模式等多项改革成果在省市复制推广……这些成果的取得,背后是德清营商“微改革”机制的持续深化与系统推进。
作为营商“微改革”机制首发地,德清自2022年起探索形成“找准问题、问需于实、抓紧转化”的改革闭环——通过“兜底办”专窗、政企恳谈会、助企专员下沉企业精准“找问题”;通过多部门协商、镇街调研、“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建言持续“问需求”;再通过改革项目评比、专项攻坚、评价督办闭环“抓落实”,形成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自下而上的改革推进体系。
康乾街道创新“政地院企融合发展”机制,着力推动服务平台和资源要素集成。一方面,整合街道自身与天安云谷园区的服务平台资源,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可办理涉企政务服务2.0事项365项、园区服务203项;另一方面,联合县政务办(县企服中心)、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等力量,建立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创业服务驿站,推出“创业十件事”,涵盖政策兑现、工商注册、创业指导等50余项服务内容,精准汇集政府资源、市场需求和创新要素,系统赋能“产、城、人”融合发展。
“前期企业开办非常顺利,依托街道‘一窗通办’机制,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公司设立登记、银行开户、税务备案等流程。产业化阶段,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又指导我们申报‘莫干山英才计划’,并协助解决职工宿舍问题,真正实现了从开办、验证到落地的全周期支持。”璇玑生命科技(湖州)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思佳说。
制度驱动改革,“德服务最亲清”品牌持续擦亮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企业最有感、市场最认可”为导向,把原本分散在各环节的制度优化举措系统整合,打通企业从开办到运营的关键堵点,构建起闭环式、全链条的营商环境改革路径。全县营商便利度综合评价已跃升至全省第5,连续三年稳居省第一梯队,问题解决企业满意率近100%。
就在最近,通航产业园邻里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消防验收辅助决策系统”平台完成线上验收,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要带几十公斤图纸来回跑,现在平板一键调图,还能线上咨询,效率提升了80%以上,办事省心多了!”
该平台由县建设局打造,并在全国率先构建“建设+消防”执法协作机制,依托数智化手段重塑消防验收服务流程,实现了部门协同、在线验收,办理时限由2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平台上线以来,已为550个项目提供消防验收服务,单个项目平均节约整改用时12天,累计节约整改资金超过1500万元。
“我们收集的问题里,最常见的是‘流程长、来回跑、责任不清’,但这些事企业又不太会直接表达。”县政务办党组成员沈建勇说,“所以我们必须下沉到一线,把这些‘说不出口’的堵点一个个捋清楚,才有了后来这些精准的机制优化。”
未来,德清将持续拓展营商“微改革”适用场景,完善运行机制,加快从“小场景”破题向“全过程”治理迈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让“德服务最亲清”的营商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手记
小事不小看,小改不小成。营商“微改革”,不是“微乎其微”的修修补补,而是从企业最细小的办事体验出发,对背后的制度逻辑逐项打磨、逐环打通。德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靠的不是造势博眼球,而是用心用力“解小事”。正是这些被看见、被回应的细节,让市场信心更坚定,企业决策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