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的预警系统发出警报,一条涉及网络电信诈骗的高危预警信息被推送至钟管派出所。信息显示,辖区内居民潘女士的账户存在异常行为,其名下账户刚提取5万现金。
派出所反诈工作人员沈学芳第一时间拨通了潘女士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潘女士语气略显紧张,只表示自己正在钟管镇某企业上班,这笔钱要存到“另一个银行”。这让经验丰富的预警员心头一紧——大额取现再转存他行,本身就存在疑点。
刻不容缓,沈学芳立即驱车赶往潘女士所在的工厂。在厂区见到潘女士后,预警员一边进行常规的反诈宣传,一边细致地观察她的神情和言语。当问及取现的具体用途时,潘女士的回答开始含糊其辞,眼神闪烁,反复强调就是存钱。
就当一行人准备折返时,沈学芳在潘女士的手机浏览器历史记录中,发现了她刚刚搜索过的关键词:“数字货币现金兑换”以及“美元兑换内部渠道”等。这些字眼,更让沈学芳相信潘女士对取现的用途有所隐瞒。在再三追问下,潘女士终于吞吞吐吐地道出了实情。
不久前,潘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中间人”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有“某局退休领导”介绍的内部渠道,可以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汇率兑换美元。对方要求她提取5万元现金,并约定稍后会打电话给她,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线下“秘密”交易。更可疑的是,对方反复强调“此事机密,不要声张”,甚至要求潘女士在交易后删除通话记录,保持单线联系。被“内部渠道”和“优惠汇率”冲昏头脑的潘女士对此深信不疑,瞒着家人将现金取出并藏在汽车后备箱里,就等着“神秘人”的下一步指令。
“这是典型的取现类诈骗手段!对方根本不会给你美元,一旦现金被拿走,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在警方揭示了骗局本质后,潘女士重新将现金存回了银行。当下,“线上诈骗+线下取钱+货拉拉上门取现”的诈骗手段频发,不法分子将货拉拉、滴滴网约车当作“运钞车”,通过纸箱装现金来转移赃款。但值得警惕的是,根据《邮政业寄递物品监管办法》第27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规定,流通中的人民币、外币等均被明确列为禁止寄递物品。
“在我们以往查获的利用快递来进行现金交易的诈骗案件中,对方都会让受害人用泡沫纸、空瓶来对现金进行掩盖。”县公安局钟管派出所民警朱正说,像潘女士遇到的“外币兑换”诈骗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一种诈骗手段,正规的外币兑换必须通过银行等合法金融机构进行。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任何涉及大额资金操作,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并多方核实信息,如遇现金快递交易,可立即拨打110或反诈热线225000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