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德清绘就全域文旅新图景
时间: 2025-05-16 来源: 作者: 记者 沈烨冰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自古以来,德清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桃源。这里有湖荡纵横、林田共生的“高颜值”生态,凝结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最江南”文化。

  如今,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德清正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翼,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深挖文化根脉

  激活千年古韵新活力

  走进德清“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仿佛踏入一部流动的江南史诗。防风古国的传说在青瓷残片中低语,千年珍珠的微光在展厅里流转,茶香与竹影交织成文化的经纬。这片占地2.5平方公里的土地,以23亿元投资打造沉浸式博物馆群落,将“瓷之源”“珠之源”的厚重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五一”假期,游客手持考古铲,在亲子活动中挖掘青瓷碎片,或是身着汉服参与茶道雅集,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更在于创新。新市蚕花庙会上,“羽冠珍珠妆”非遗技艺惊艳亮相,蚕丝与珍珠交织成头饰,重现“露水育蚕”的古老传说;乾龙灯会的非遗市集里,千年灯影与现代光影在运河上交相辉映,年轻人用国潮元素重构传统年画,引得游客举镜争拍。在德清的乡村,来自省、市、县三级的文化特派员们像一群穿梭城乡的“文化摆渡人”,将桑叶茶包装成“消暑炸药包”,让古琴展览走进乡村礼堂,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一条蚕丝方巾,三天售罄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乡村文化的生命力。

  拓展全域格局

  打造心灵度假新体验

  如果说文化根脉是德清的“魂”,那么全域文旅的格局则是其“骨”。

  当文旅产业陷入“流量焦虑”,德清选择以“四区一城”的布局重构全域生态。莫干山的竹林深处,850余家民宿如星辰散落,从“裸心谷”的野奢帐篷到“秋田布谷”的童话小屋,每扇窗都框住一片山色。当游客在萤火虫竹林中夜游,在AI影视城的虚拟片场化身电影主角,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点打卡,而是与自然相拥、与科技共舞的生活方式。

  向东望去,直升机穿过低空气流,游客尽情欣赏下渚湖·湿地公园独特水域地貌;钟管镇承载着范蠡西施的千年爱情传说、赵孟頫管道升的才子佳话;大运河的水波载着诗路文化流淌,新市古镇的石板路上,羊肉黄酒节的香气与蚕花娘娘的传说交织。

  “旅游不仅是身体远行,更是心灵抵达。”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日前,“德清,让心度假”旅游品牌正式发布,该品牌聚焦游客的精神需求,通过整合全县文旅资源,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线路与主题活动,旨在为游客打造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心灵度假之旅。无论是追求宁静的都市上班族,还是渴望探索自然的户外爱好者,都能在德清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创新产业生态

  开启文旅融合新征程

  在莫干山北麓的“橙月民宿”,黑胶唱机的指针划过胶片,三千张珍藏唱片构筑起声音博物馆。不远处,“星也民宿”的天文望远镜直指苍穹,屋顶自动开合的设计让银河成为客房天花板上的流动壁画……这样的个性化叙事背后,是德清民宿产业的“双轨革命”——:全国首个《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确立五钻评级标准,推动民宿品质规范化;而“民宿管家”职业标准的推出,则让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新阶段。

  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更为德清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依托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优势,德清构建智慧文旅新生态。“一键智游”平台整合全域实时数据,使游客满意度提升40%;北斗定位护航越野赛事,智能控温优化温泉体验,35个文旅驿站与“无人管家”系统重塑主客共享空间。地信科技馆年接待研学超20万人次,科技基因深度融入户外运动场景。

  当文化DNA遇上科技创新,当山水秘境邂逅人文智慧,德清用“解码-重构-共生”的三重变奏,奏响了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华彩乐章。我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德清将以文化为基底,用生态绘底色,以创新塑质感,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德清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