镓,元素符号为Ga,原子序数为31,怎么把书本中看似冷门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湖州镓奥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振给出的答案是:跨界破局、创新驱动。
在中国·莫干山第八届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镓奥科技的“中大功率氮化镓芯片及其模组”项目斩获一等奖,该项目落地莫干山高新区后,依托创赛舞台迅速获得投资机构、产业资本数千万资金加持和高新区人才创业政策支持,不仅快速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也完善了我县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提升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我从小就想当一名科学家,我也一直为之付出努力。”陈振的父母都是科研人员,家庭中学术氛围浓厚,耳濡目染,陈振自幼便展现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大学时,陈振选择的专业原本是理论物理,但在一次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中,他注意到半导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在国外非常受重视,是个已经热门几十年的专业。在内心对前沿科技探索的热忱以及对未来半导体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下,陈振毅然调整方向,朝着深入研究氮化镓材料应用全力进发。
“当时,半导体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且面临技术瓶颈的关键节点,我觉得氮化镓或许能成为打开新局面的钥匙,决定全身心投入这一领域研究。”陈振说,从事科研工作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虽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一旦找到方向,那便是照亮整个领域的曙光。
从本科学习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陈振沉浸在学术海洋里,科研探索中的一次次新发现让他深深着迷。他曾与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共事,他参与的研究迄今已申请30多项专利。但“科学家”的身份和纯粹的学术研究并没有满足陈振的抱负与对社会价值实现的渴望,他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投身产业实践,才能真正发挥科研的最大价值,为社会创造福祉。
“实验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要大胆地把科研成果拿到产业化生产中去考量,拿到市场上去检验。”
面对新一轮的能源焦虑,以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为材料的第三代半导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陈振介绍,近年来,随着消费快充、数据中心、通讯基站、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的逐步扩展,国内的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功率芯片市场规模迎来爆发增长。正是捕捉到氮化镓在这些新兴应用场景下的市场前景,陈振决心跨界转型成为闯市场的“企业人”。“传统功率半导体在高算力场景尽显疲态,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却凭借高效、高频、低阻等优势脱颖而出。”
镓奥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氮化镓功率器件及其模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型企业,团队核心技术为“国产替代”氮化镓中大功率芯片和“国产设计”中大功率模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要应用领域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两大赛道。
在新发地农贸市场,镓奥科技的3个智能充电桩(含36个充电口)已投入使用并产生收益。这些充电桩内置氮化镓技术,采用交直流一体设计,能直接输出低压直流电,充电安全可靠,还具备多种电池保护功能,为市民带来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要不断探索氮化镓技术的边界,突破更多技术难题;作为企业负责人,德清县和高新区‘保姆式’服务给了我们团队创业的底气和成长的阳光雨露,我们将更加专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陈振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氮化镓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拓展应用领域,为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