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武康街道“双百双千”激活治理新动能
时间: 2025-04-03 来源: 作者: 记者 陆彦伶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武康街道,一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在这里,“红色引擎”驱动下的“双百双千”示范行动,正以其精准的服务触角和创新的共治模式,重塑着城市社区的治理生态。

  创新机制破解治理困局

  “社区工作常常是‘小马拉大车’,现在有了‘双百双千’这个红色引擎,我们治理起来更有底气了。”武康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街道创新实施“打造一百支共治队伍、形成一百个共治服务项目,为老百姓干成一千件实事,培育一千个社区好人”的示范行动,通过组织重构、资源整合、服务升级,实现了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质变。

  在新丰社区幸福邻里中心,居民王大爷正在“点单”:“我想给老伴申请一个助餐服务。”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将需求纳入“助老餐厅”项目。

  武康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负责人姚璐怡介绍,“我们每年投入100万元开展公益创投,实现居民点单、服务站报到、项目化运行的零距离集成服务。”

  这种“居民点单-社区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闭环,正是武康街道创新治理的生动写照。

  红色矩阵激活治理动能

  走进群安社区,随处可见的“党员红管家”成为亮丽风景。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穿梭于楼宇之间,通过“日走访、周汇总、月反馈”的工作机制,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我们构建了54个功能型党组织,延伸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武康街道党工委委员沈颖介绍,通过“红色领航”工程,街道联合建设局、综合执法局等20家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并创新实施“德清联运”积分管理制度,将“红管家”的服务实效量化考核,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目前街道已组建92支专业化共治队伍,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精准服务温暖民生

  “自从有了‘共治合伙人’,小区活动多了,邻里关系更亲了。”祥和社区居民李阿姨感慨道。街道通过清禾公益等社会组织深入调研,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新居民等群体需求,量身定制服务项目。

  在振兴社区,“翼伴归巢”新居民儿童课后托管服务温暖了400多个家庭。新居民王小华夫妇是双职工,过去常为孩子的课后看护发愁。“现在孩子放学后有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还能参加书法、绘画等兴趣班,我们工作安心多了。”王小华说,“这让我们在新社区找到了家的感觉。”

  社区联合清禾公益、星辰社工等组织,组建了由家长和浙工大大学生构成的伴邻志愿者服务队,打造托管空间和共享书屋。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开展活动381场,服务超万人次,家长满意度达9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积分兑换制度,已有30户家庭获得新居民积分,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社区融入的双赢。

  科技赋能治理升级

  武康街道还注重智慧治理能力建设。40名社区干部参加了“deepseek+人工智能实战公益课”,学习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能。“这些课程让我们掌握了数字化工具,为传统治理插上了智能翅膀。”一位参训干部表示。

  截至目前,“双百双千”行动已落地83个共治项目,办结民生实事693件,形成共治队伍92支,选树“好人”519名。从“助老餐厅”到“绿道美化”,从“调解达人”到“书法课堂”,一个个暖心项目正在织就基层治理的幸福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双百双千’行动,推动基层治理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让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武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冯建超表示。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正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