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丝绸画缋:真丝之上显功夫
时间: 2024-12-09 来源: 作者: 记者 沈烨冰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选绢、定型、皂煮、摹稿、刻板、勾蜡……一道道繁复的工序环环相扣,经过荣小秀的精心打磨后,一幅以丝绸为画布的作品一笔一画都栩栩如生地展示着花草树木和波光湖影。这就是“丝绸画缋”,一门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手工技艺。

  荣小秀的工作室位于乾元镇务前街,工作室内整齐摆放着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毛笔、刻刀、板刷,不同颜色的丝线、布块,旁边还散落着没有画完的作品和纹样。

  “丝绸画缋,说白了就是‘在丝绸上画画’,这种技艺的出现最早在商周时期。”荣小秀自幼对色彩敏感度很高,有一定的手艺基础,二十多年前,她在杭州的一个工艺展上被丝绸画缋作品所震撼,开始了拜师求艺之路。

  品质源于真功夫。一块丝绸画成一幅画,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其中会用到素软缎、回纹缎,用到卷草纹、蝶花图等各种手法。小小的工作室里,荣小秀日复一日苦练画缋技艺,为每一件作品赋予温度和“灵魂”。“做一年,就是一年的功夫,做十年,就是十年的功夫,完全没有捷径可言。”荣小秀在这一行潜心磨炼了二十余年。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除了将传统的丝绸画、丝绸屏风和丝绸扇做到极致,还开发了披风、服装等多个品类,希望让这项技艺从“原生态”走向“新生代”。

  为弘扬我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抢救、挖掘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我县启动了第七批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五批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在自主申报、各镇(街道)推荐申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丝绸画缋”等22个项目入选第七批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小秀等35位传承人入选第五批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遗名录9项,市级非遗名录67项,县级非遗名录139项,省级非遗传承人9位、市级非遗传承人54位,县级非遗传承人161位。

  据了解,我县将在深入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非遗资源,不断加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体系建设,完善保护传承机制,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形成多元发展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