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做一阵子容易,坚持数十年,那一定是带着热爱。禹越镇有一位叫曹建明的木匠,一直坚持着用传统榫卯工艺制作家具,一做就是38年。
一个工作台,一条长凳,一手按着木材,一手拉动着锯子,这几乎就是曹建明每天的日常了。他今年54岁,双手却似七旬老人一般,一条条伤疤、一个个老茧都在述说着这38年的坚守。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就想学门手艺。”17岁时,曹建明就孤身前往塘栖学习木工手艺。曹建明的学艺之路格外刻苦,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几乎都在敲敲打打,不放过任何可以实操的机会。“有一次想趁着吃饭前多干点活,但是大概太饿了,一个没当心一榔头敲下去,矬子歪了,打在了大腿上,我只休息了几天马上又去学艺了。”
三年学成后,曹建明回到了禹越。内心充满着忐忑,不知道是否能靠着自己的手艺谋生。回家后不久,同村一位长辈家中建新房,特地找到了曹建明打造一张八仙桌和四条长凳。因为手艺精良,价格公道,曹建明的好手艺在周边传开了。板凳、桌椅、梯子甚至是养蚕用的蚕架,村民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我采用的都是榫卯结构的工艺,一张八仙桌加四条长凳至少要做四天,很费时间和精力,也很考验耐心。”曹建明说,2000年前后的十几年,是行情最好的时候,每年单是八仙桌和长凳就要做80至100套。“那个时候真的忙得不得了,晚上也要开夜工,农村里以前电路不稳定,如果停电了我就点蜡烛赶工,不耽误工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农村的家具市场慢慢发生了转变,机械逐渐替代了木匠,成品家具也逐渐替代了纯手工家具。尤其是最近五六年,曹建明出售的成品已经不到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很多人劝我,找个附近的企业上班。我的家就是靠做木工一榔头、一刨子创出来的,从最苦的时候一路走到现在,这份手艺我放不下。”
如今,来找曹建明定制家具的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多了,但是曹建明依然每天都在不停地刨木头敲榫头,从不让自己的手闲下来。为的就是不让手生,更为了这门手艺能有传下去的机会。“我真心希望有肯吃苦、有耐心的年轻人来找我,我可以无偿地把全部手艺教给他们,让这些老祖宗的手艺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