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奔赴,只为“育”见美好
时间: 2023-09-28 来源: 作者: 记者 杨名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杭州紫金港小学特邀德清县春晖小学多名教师进行结对共建活动。“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道、言之有效!”回校后,语文老师沈小莉提及最多的就是这四个词,她说,紫金港小学在双减的背景下,从不同情景创设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开展形式都为今后语文组的课题研究方面开辟了“新天地”。

  这是我县校外“携手”共建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与我县教育局签约合作,西湖高级中学与德清一中、紫金港中学与秋山中学、紫金港小学与春晖小学、文溪小学与凤栖小学签订合作协议,两地、两校在结对交流中探索新的火花。深入课堂、跟岗学习、新老“传帮带”……事实上,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校外合作模式。

  “真正实现了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丁兵兵是浙工大附属德清高级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今年上半年,他参加了杭州学军中学徐煜老师的历史课程。他坦言,自己作为一名入职3年的新教师,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通过参与“同课异构”形式,吸收到很多经验,比如课堂内容要难易有梯度,教学设计要线上线下结合,课程考核要注重多元化评价。“忽然有一种‘课程内容原来可以这样新’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设置‘问题链’,通过层层设问,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课程。”

  实际上,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正是校外合作的一个鲜明特色。特级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与一线教师们一起磨课,专家们办讲座,和教师们一同参与论坛……在合作中,我县高中教育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焕发出新的生长能量。“是学军的老师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好的教育。”浙工大附属德清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姜伟感触颇深。

  一直以来,德清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创强”行动,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与杭州名校、名园时有互动交流,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目前,全县共有17所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合作办学。

  奔赴,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教育。“发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跨区域合作,为的是把每一所学校培育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孵化器。”在前期已有合作基础上,推进与浙江师范大学的合作,建立浙师大与地信小镇中心学校、地信小镇幼儿园的合作办学机制,成立浙师大附属地信小镇中心学校……县教育局局长施敏丽心中的这张合作蓝图逐渐清晰,在共建之后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中,让两地教育“融在一起”,让两地教师“研在一起”,让两地学生“学在一起”,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促进校与校的共同进步,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