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德清
文字:   打印

德清县民族团结促进会致力乡村共富 水塘里蹚出“石榴红”致富路
时间: 2023-09-14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夏日,位于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双桥村的一块晒干的池塘里,德清县民族团结促进会副会长朱光玲正低首弯腰,用竹竿翻着脚地下的淤泥,细细观察。

  “养了一季的虾塘,要及时晒塘,晒塘可以杀死池塘中的病原体,使土质疏松,把无害资源转为有用资源,还可以对食物残饵、鱼虾粪便、泥沙等容易引起水池水质恶化的杂质进行清查。”朱光玲边细看淤泥边说。

  万亩下渚湖,是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河网密布,港湾交织,鱼虾成群,白鹭翩翩。如今,这里已是全国青虾养殖发源地之一,有着“中国青虾之乡”美誉,青虾养殖年产量达1500吨,产值超1.8亿元。

  据了解,朱光玲是一位彝族同胞,与青虾的“缘分”还要回溯至1992年。当时只有24岁的她,发现市场上有商贩在售卖野生青虾,价格很高。经过一番考察了解,她决定尝试对野生青虾进行人工养殖。

  在当时,青虾以野生为主,全国范围内没有养殖青虾的先例。

  经过不懈努力,她捕捞到了50多斤野生青虾,随即开始了繁育小虾的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迎来了100多万尾的青虾苗。从一尾小小的虾苗开始,她便不断研究更新养殖技术和青虾品种。后来,她还将虾苗卖给当地的村民,免费传授养殖技术。渐渐地,随着养殖户的逐年增多和养殖青虾产量的提升,下渚湖养殖青虾名声大噪,朱光玲也成为德清青虾养殖第一人。

  近年来,为助力各民族同胞共同创业增收,下渚湖街道推出了“石榴红”青虾养殖项目。朱光玲二话不说,将公司一楼整层办公场地免费借用给街道,设立了“石榴红”青虾养殖共富工坊,配备了会议室、标本室、档案室、实验室、休闲区、产品区等多个功能室,是一个集创业培训、帮扶咨询、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民族共同就业创业载体。

  此外,她还主动结对15户困难家庭,从虾苗购买到技术指导再到成品虾销售,全过程进行帮扶。在帮助各民族同胞创业的同时,朱光玲还设立助学基金资助困难孩子,出资帮助村里修路造桥。“共富路上,一个家庭也不能落下。”每每提起,朱光玲总是笑着说。

  如今,朱光玲的养殖塘,从最初的6亩变成了2300多亩,亩产也从一开始的25公斤提升至现在的100多公斤,养殖技术更是惠及周边乡镇,切实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原载9月2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