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夜晚,地信小镇、庾村广场、浙工大莫干山校区等夜市人头攒动,升腾起烟火气,也催热了“夜经济”。
我国唐朝时就有“长安夜未央”的说法,北宋时的汴京则是“夜市桥边火”“千灯夜市喧”。时至今日,“夜经济”是一个消费增长点,也是放下工作、拥抱生活的好去处,是“品质生活新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夜经济”越来越有活力?需要从多方面发力。
一是融入文化+。“夜经济”既要在“吃喝玩乐”上做文章,也要在文化内涵上下功夫。纵观夜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很多以文化元素加持,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瑰丽多姿、气势磅礴,常年游人如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动“夜经济”与德清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等深度融合,提升“夜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经济”模式,努力实现“本地人经常来,外地人很想来”。
二是打响品牌+。随着品牌化产生的强势引流,夜经济项目的IP也逐步呈现出精品化、细分化的趋势。一方面要创新突破“夜经济”产品模式,从“夜景、夜游、夜秀、夜读”等维度,涵盖旅游、文创、民宿等多个方面,同步推出特色夜游主题线路。比如火爆的上渚山奇幻谷夜市,除了有啤酒龙虾等美食,还有非遗体验,更有精彩的魔术表演,已成为德清夜经济的IP之一。另一方面,要重点经营和打造几个比如莫干山“莫名奇妙の市集”这样的特色鲜明的“夜经济”品牌,形成若干个有亮点的消费集聚区,进而拉长文旅产业链条,将“避暑夜经济”升级为“四季夜经济”。
三是做好服务+。“夜经济”有长期存在的群众基础,但一个夜市想要办得长久,还需在服务保障下一番功夫。在硬件保障方面,比如交通是否便捷、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环境卫生是否整洁等;在软环境保障方面,比如食品安全监管、摊位优惠政策、应急预案处置等。唯有下好这些“绣花功夫”,才能让夜色亮起来,消费火起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李白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那么现在同样可以说,点燃“夜经济”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