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在莫干山镇燎原村的一片山林间,多了几幢钢铁建筑,这是之江实验室·AI莫干山基地项目的主体建筑。
项目现场,建筑工人忙着绑扎钢筋、铺设模板,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现场负责人沈国兴介绍,该项目建设用地73亩,整体区域呈长条形。从入口往里走,一路上坡,会议中心、服务中心、配套公寓等建筑映入眼帘。“目前,项目中的大部分建筑已结顶,会议中心由于建设难度较大,预计在6月底完成主体结顶。”
会议中心位于整个项目的东部,建设区域存在约20米的高低落差,且两边都是山壁,施工难度很大。开工前需要完成边坡治理及隐患排摸处置等一系列程序。“相较平原地区的项目建设,这里的施工工序更复杂,建设难度更大。开工前需要完成边坡治理及隐患排摸处置等一系列程序,考虑到有效防范建设隐患风险,我们因地制宜,研究对策,积极推进主体框架平稳施工。”
据了解,之江实验室·AI莫干山基地项目施工区处于山脉矿区,岩石坚硬,密度较高。边坡治理时,使用普通的炮头机开挖方式施工,只能磨掉岩石表层,不能达到指定的开挖深度。综合考虑后,项目方采取更为先进的静态爆破施工工艺。“相较常规爆破,静态爆破成本高,耗时长,但对周边影响小。”沈国兴说,为了抢抓工期,后续又增派了施工人员,加班加点补进度。
除了施工难度,项目现场的通行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更快速的推进。记者从航拍照片里看到,施工现场有且仅有一条通行道路,建筑材料只能通过一辆运输车转运至各个建设点位。加上两边的山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项目整体进展。“林林总总的困难不少,但好在大家齐心协力。”沈国兴说,项目方引进了更多的施工设备,加大劳动力投入,合理安排工人覆盖到各标段,抢时间抓进度,力争早日完工。
“目前,已结顶的建筑都陆续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倒排工期赶进度,挂图作战保质量,争取在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沈国兴说道。
据悉,作为之江实验室首个科研“飞地”,AI莫干山基地总投资约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包括会议中心、服务中心、配套公寓、科研配套用房等。项目建成后,将用于定期举办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集聚高端科研人才队伍和创新要素,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可以预见,在之江实验室·AI莫干山基地的引领下,将有更多的优质科创资源和人才队伍导入和落户到德清,推动莫干山区块形成紧密联动、开放协同的最优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