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改革开放初期德清人的“四千精神”
时间: 2023-03-24 来源: 作者: 一人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两会后,“四千精神”被热议,“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也是闪耀在德清创业者身上的精神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的“四千精神”,德清就没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怎样艰苦奋斗的?“走遍千山万水”。在那个时候,不要说外出创业,即使在德清县内奔波,也是如同跨过千山万水。那时德清的大多数乡镇,连公路都没有通。像钟管、禹越这些乡镇,到县城办事,比我们今天去上海、南京还不便。钟管居民常说,不要说去德清(乾元)、武康了,就是去隔壁村、隔壁镇,也是“看看一鼻头,走走一日头”,原因在于当地水网密布,近在咫尺的邻村,常常需要绕道走。禹越居民更是深有体会,到自己的县城办事,竟然要绕道当时的余杭县,先到临平再转塘栖,然后才能到德清,今天几小时内就能办成的事,在当年起码两天排场。

  “说尽千言万语”。老一代的德清创业者更是有话要说。有位企业家开玩笑说,说尽千言万语,对于当时的他们,还算是幸运的,因为至少还能说得上话。其实,那时候要跟合作伙伴、上级部门、经销对象等说上一句话,都相当困难。因为那时通讯设施相当落后,电话机是稀缺资源,乡镇企业的厂长、个私企业的老板,是靠摇把子电话开始与外界联系的,“总机、总机”喊上几十遍,也未必能通上电话。今天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轻松解决的事,在当时可能要舟车劳顿好几天才能办成。有时因为对方不在电话机旁,你上门对方又恰逢外出,连“一言一语”的机会都没有,能够说上千言万语的时候,至少有了希望。

  “想尽千方百计”。都说今天的市场已经高度饱和,不如当年好做。而实际上,那时候人们因为出门不便等因素,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少,厂长经理们的视野十分有限,加之历史政策等因素,肩膀上的压力并不亚于今天。当时勾里有家乡镇企业遇到了技术难题,到处打听哪里有懂行的人,有人开了玩笑,太难了,只有浙大教授才懂。后来,厂里的负责人真的跑到浙大去寻找教授。如何找到教授?在浙大校门口踱来踱去,看到教授模样的人就上前打听。后来,浙大的专家真的被请来了。公路不通咋办?借了挂桨机(船)去接。虽然这家企业现在已经不在了,但这种精神却依旧激励着后来的创业者。

  “吃尽千辛万苦”。一谈及当年创业之艰苦,许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业过的中老年人深有体会。有位亲历者说,当时很多德清人去过深圳创业。运货押货去深圳,一路翻山越岭,处处惊险不断,几天几夜不敢合眼,有人半路上就后悔了。今天德清人去深圳,不是飞机就是高铁,早上从德清出门,下午就能抵达。但在那时,路上折腾个三天三夜,不是传说,坐火车去深圳,即使能够买到票也是拥挤不堪,因为怕挤不进厕所,还不敢喝水,仅乘一趟火车所吃的苦,够回味一辈子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业过的一位德清人说,那时他去北方采购物资,最担心随身所带的全国粮票不够用,所以带着年糕出门,只有在请客户吃饭时,才舍得用全国粮票,只要能把事情办成,饿着肚子露宿车站水泥地上这样的苦,都算不上困难。

  对于当时创业过的德清企业家,“四千精神”并不是写在纸上的漂亮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精神,才让我们有了不怕千难万险的干劲,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