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白彪古建筑市场:转型路上多点开花谋共富
时间: 2022-09-23 来源: 作者: 记者 付露波 通讯员 杨佳佳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德桐公路白彪路口附近,一片白墙黛瓦的建筑群,充满诗情画意。

  这里就是白彪古建筑市场,其原身是白彪木材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周边村民就开始从事旧木材经营,逐渐将这里发展为浙北地区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盈门,为这里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与活力。

  近年来,随着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同质化、低小散等问题也逐渐突出。不少头脑活络、嗅觉敏锐的经营户纷纷谋求转型,经营品类从单一的旧木材到现在古玩、家具、石材、古木材、装饰板材等应有尽有,经营渠道也从线下搬到线上,在富了“口袋”的同时,也推动市场走向“第二春”。

  夫妻档圆致富梦装饰板材年销售额达千万

  上午十点,沈泉敏和许红莲夫妻俩正忙着接单发货,一摞摞板材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这种走复古风的板材,现在民宿、餐馆、露营基地等用得比较多。”夫妻二人做木材生意二十多年,以前主要捣鼓旧木材,周边省市到处跑搜集木料,七八年前才开始转型做自产自销的装饰板材,现如今已经在福建、湖南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销售中心就设置在白彪古建筑市场。

  别看店里没什么人,夫妻俩的订单却不少。“现在主要走线上销售,淘宝、抖音、拼多多等平台都在运营。”凭借各大电商渠道以及前期积累的客源,夫妻二人每月可以销售一万两千方的木材,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夫妻俩生意越做越大,用句时髦的话,就是享受到了“行业红利”。“七八年前,一位上海的客户就在做电商,我们也跟着做。”沈泉敏回忆,当时入驻电商平台的同类型店铺非常少,基本上没做什么营销推广,“就等着客户找上门,订单供不应求。”

  电商平台开通当年,销售额就做到了200万。“以前做旧木材,一年忙到头,最多也就二三十万元,现在直接翻了十倍。”夫妻二人兴奋不已,忙活起来更有奔头。

  随着同类型店铺不断上线,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夫妻俩学而不厌,店铺上货、客服、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除了前期偶尔“求助”一双子女,现在已经得心应手,每天晚上还会学习“充电”,“不学,一周就跟不上了。”沈泉敏乐呵呵地说。

  木匠变藏友古玩旧货中探出新天地

  走进陈奇儿经营的店面,瓷器、家具、石料、生活日用品等各种老物件琳琅满目。

  “这是从山西淘的一个红木插屏,淘过来的时候只有架子,里面的石画是我自己配的……”提起这些藏品的来历,陈奇儿如数家珍。

  陈奇儿原先也是捣鼓旧木材的一员,作为一个从业十四年的木匠,兼做兼卖木材及家具,他缘何会走进古玩行当?

  “一个做旧木材买卖附加值比较低,另一个做的人越来越多,发展空间比较有限。”陈奇儿琢磨着转型的事儿,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位客户,由此也对古玩旧货来了兴趣,“这位客户是一位资深藏友,一来二去聊得多了,就这么入了门。”

  出入古玩这个行当,最重要的是“眼力”,讲究“货钱两讫,举手无悔”。为了学收藏鉴赏,陈奇儿没事就泡在网络平台了解相关知识,结交了不少同道中人,自己也开始积累藏品。刚开始也有“打眼”的时候,交了不少“学费”,经过慢慢摸索,眼力也逐渐提高。

  陈奇儿的货源主要从藏家手中买入或者由行内朋友送货,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他信奉的经营之道在于用时间换空间,简言之就是看准了一样藏品,通过赚时间差来盈利。“今年木材销售加老货淘卖,做了一百多万,跟之前比,我觉得还行。”把爱好做成了营生,还做得有模有样,陈奇儿乐在其中。

  跳出旧木材买卖的“舒适圈”,打破传统的销售渠道,白彪古建筑市场的经营户们敢想敢干,正在闯出一片新天地。“目前市场已经入驻了50多位商户,通过转型开始涉足中高端市场,并依托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白彪古建筑市场负责人徐宝根介绍,接下来,市场将引导商户成立行业协会,进一步推动商户转型升级,迈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