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洛舍东衡村:村民藏书,村里出书,文人驻村 文化味醇 香溢千年
时间: 2021-12-10 来源: 作者: 记者 徐超超 文 白羽 图 通讯员 丁燕红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洛舍镇东衡村,曾经因为“靠山吃山”,满眼灰尘、污水横流。转变发展理念后,村里茂林修竹、白鹭翔集,既美又富。而今,绿水青山作伴,东衡人又有了新打算——建设“文化东衡”。

  藏书万卷

  “衡庐”位于村子东南角,里面建有一间“抱春堂”。“抱春堂”藏书万卷,被誉为“中国农民藏书第一楼”。

  屋主陈景超身材清瘦,着装朴素,说话慢条斯理,颇具学者风范。今年77岁的他,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在史学、古典文学等领域著作甚多——著有《曾子辑解》《荀子的学说门派》《读山海经直觉》《汉乐府〈陌上桑〉新解》等论文。

  “屋里请。”看到记者登门,陈景超笑脸相迎。入座后,他兴致勃勃地介绍:“现在‘抱春堂’收藏各类书籍两万余本,其中三百余本是祖上传下来的古籍。”

  屋不在大,有书则灵。陈家向来崇尚读书明理。“书香传子孙,既是家风也是古训。”陈景超说,六世祖陈斌在清嘉庆年间,先后担任青阳知县、凤颖同知、宁国知县等地方官,收藏了大量书籍,其爷爷陈斌澜终生以教书为业,也存有不少书籍。

  受此影响,陈景超从小爱看书藏书。60多年下来,不经意间,藏书颇丰。几年前,望着万卷藏书,一个建楼供世人查阅书籍的念头在他心里涌现。恰好政府、村委也有此意。于是,从2010年开始,相关部门拨款,外加自己出资。两年后,“抱春堂”顺利建成。

  “抱春堂”面积500平米,藏有古籍3600种,社教文史类2000种,文学艺术类1800种。如今,“抱春堂”隔三差五有文人往来,每逢寒暑假,莘莘学子也常来借阅。“现在村里还计划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藏书目录上传到网上,让更多人了解、读到这些藏书。”

  初冬,院里的柚子树结满绿油油的果实,门两侧的木匾对联“苕水四时中著姓曾经宏豹业,衡庐千载后春堂依旧漾书香”熠熠生辉。

  三人著书

  今年,三个爱好相似的人为村里编写了本书,名为《衡风》。村第一书记章衡是发起人。“东衡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村里的文化、历史,提高东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决定编写这本书。”章衡说。

  章衡的想法获得乾元成校校长倪有章和陈景超的认可。于是,这三个东衡人既当编辑又当作者,第一期《衡风》于今年3月底顺利出版。

  章衡介绍,《衡风》一季度一期,主要收录作家、学者、记者等群体撰写的以东衡村为题材的文章,具体细分“建言献策”“高端视窗”“人物故事”“文化苑地”等篇目,既有探讨东衡发展的文章,也有反映东衡风土人情的故事。

  三个“老男孩”扛起文化大旗,为村里著书立传,乐在其中。最新一期《衡风》收录了周克(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章衡所写的《东衡村共同富裕示范村建设方案》一文。文中提出立足农本、工业强村、试水农旅、服务惠农等8项举措,为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希望《衡风》成为村里的一盏明灯,能成风化人,也能指引方向。”章衡说,接下来,他们还在谋划以文创街业态引入为重点,加快推动赵孟頫管道昇艺术馆、尚书街等文化场所串点连片,筹办“赵孟頫国际书画节”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东衡”建设。

  文人驻村

  东衡村自宋至清,出过十一位进士。元朝大画家赵孟頫和夫人管道昇归葬于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文人驻村。

  如今,村上陆续成立了李杭育工作室、黄建时书画艺术工作室等名家工作室,邀请省市书画名家李杭育、徐恒以及我县书画家黄建时、张寅、陈再春等文人为东衡村村民开展书画培训,传授书画美学。

  自从驻村后,黄建时常常在村里开办书画课。“村里文化味浓,村民积极性高,在这里开课教学氛围很好。”黄建时说,而且东衡村山水相得益彰,民风淳朴自然,对于自己创作也是一个理想之地。

  今年七十多岁的沈阿义在村里住了一辈子,每次有书画课,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久而久之,文化程度不高的他,竟也写得一手好字。“小时候没条件读书写字,没想到现在还能有老师来村里教书,真好!”

  不仅如此,东衡村还设立了研究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老年大学书画教学体验基地等,进一步深化研学活动。

  文化味醇,香溢千年。如今,深厚的历史人文、秀丽的生态环境不仅在这里交融,而且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幅精神富有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