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文字:   打印

禹越镇高分通过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强镇验收 擦亮“金名片”拓宽增收致富路
时间: 2021-11-19 来源: 作者: 记者 陈明月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入冬后,禹越镇的蚕丝加工行业进入了生产旺季,在湖州千思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内,经女工们手工拉丝的蚕丝羽绒被即将远销全国各地。同时,禹越的特色品牌黑鱼——“黑里俏”也持续走俏,“游”上了长三角市民的餐桌。

  禹越镇盛产蚕丝、黑鱼、甲鱼等农产品,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日前,该镇以高分通过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强镇的验收,“桑渔强镇”的金名片再次被擦亮。

  小黑鱼“游”出大产业

  天蒙蒙亮,禹越镇“黑里俏”黑鱼养殖户章其明就精神抖擞地出了门,赶往鱼塘查看黑鱼的长势情况。

  禹越镇黑鱼养殖面积达6240亩,占全省总量30%以上;全镇年产黑鱼1万余吨,销售可达1.8亿元以上,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章其明的鱼塘里养殖的黑鱼全身金黄、身形娇小,酷似一艘小型潜水艇。这是颇为稀罕的“芯片鱼”。

  不同于普通黑鱼,“芯片鱼”的身上藏着“芯片”,上面标有一串黑色编码,顾客只需扫一扫编码,就能知道鱼的产地、养殖户、用药检测报告等信息,每条鱼都实现追根溯源。“‘芯片’的成本不到一元,但是‘芯片鱼’能卖到四十多块钱一公斤,比普通黑鱼涨了三倍。”章其明笑着说道。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禹越镇也实现了渔业从“靠人力、靠经验”向“靠数字、靠技术”的转变,不仅拓宽百姓致富路,同时也让禹越黑鱼“畅游”进了长三角市场。

  2020年,禹越镇农合联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上海盒马物联网有限公司(杭州分部)签订购销协议,禹越“黑里俏”黑鱼正式在盒马“上线”,成功敲开高端生鲜市场的大门。

  “除了杭州,还有不少上海酸菜鱼馆、酒店餐馆、商超,会直接和禹越镇各黑鱼养殖户联系拿货,每公斤的批发价能达36元。”禹越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禹越黑鱼在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等地都设立了专卖店,精准对接上海市场,销量从每天5000公斤增长到每天1万多公斤。

  蚕丝业“联姻”老字号

  连日来,湖州千思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连荣有点忙,不仅忙着订单的生产销售,还忙着线上销售平台的规划合作。

  千思家纺是禹越当地一家“老牌”企业,2005年,瞄准蚕丝加工市场的红利,徐连荣创办了该企业。眼下,生产车间内,蚕丝被、蚕丝枕等产品正被套上“水星家纺”的包装,源源不断发往上海。

  徐连荣介绍,早在十多年前,千思家纺就开启了与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牵手之路。最初的零星探索,在市场之风吹拂下,形成燎原之势。2019年,德清县全面启动对接上海老字号行动,推动民企借助技术、制造、销售等方面优势,千思家纺主动与水星家纺牵手,开启禹越产业接沪的新征程。

  “近几年,由于纺织品行业的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上涨,企业想要长足发展,就要打响自己的品牌。”徐连荣表示,此次合作进一步拓展上海高端家纺市场,有了更为稳定的销量,企业还参与了国家蚕丝被行业标准的起草。目前,公司自有专利产品蚕丝羽绒被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去年四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5%。

  围绕资源优势,禹越镇当地企业还与村民实现了抱团发展。千思家纺联合四个行政村,成立了湖州千思蚕桑专业合作社,破解家庭作坊不规范、销路窄、销售模式单一等问题,带动周边蚕农超4000人增收致富。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一颗小茧子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禹越镇天皇殿村有500余户家庭从事蚕桑养殖、加工工作。村党总支副书记沈建荣介绍,从事蚕桑加工的家庭中,少则年收入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除本省外,产品还辐射到全国各地,传统蚕桑产业迎来第二个“春天”。

  近年来,禹越镇不断赋予传统产业新内涵。2020年,该镇举办了“桑渔文化节”,将桑渔产业和电商、直播相结合,当年实现电商销售10亿元,同比增长32%;2021年前三季度,该镇蚕丝被、黑鱼实现网上销售2.2亿元,同比增长230%。

  提升一个产业,收获数张“金名片”。禹越镇先后获得了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强镇、“浙江省十大区域品牌水产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荣誉,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构建农旅融合新格局,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持续打响农业强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