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文字:   打印

山水田园披锦绣
www.dqnews.com.cn 2016-12-23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田野上,农机欢腾,青秧含笑;河港里,木舟犁浪,鱼虾跳跃;山林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如今,在德清大地,一股股现代农林水利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 探索实践显成效,现场会上看硕果。 2015年11月23,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德清召开;今年3月31日,全省平原绿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今年10月21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时隔一个多月,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现场会又放在我县。一个个省级、国家级现场会频频在德举办,正是德清农林水利工作发展硕果累累的有力证明。尤其值得一说的是,2014年、2015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我县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而从2014年起,我县水利工程也已经连续三年获评省河道生态建设最佳“示范工程”,今年3月,我县又拿到了“全国绿化模范县”这张金名片。

  田园谱写“美丽故事”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平实的语句背后,蕴藏着的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无限机遇。这机遇,就是如何让休闲农业“接二连三”,诠释休闲与都市的完美链接。

  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寒冬时节,步入德清绿色阳光生态园中的红掌种植基地,一排排育苗盘内,红掌长势喜人,娇艳欲滴。

  偌大的种植基地,仅配备了几名技术人员和养护工。除种植、采摘、日常养护等工作外,包括灌溉、控温在内的大部分工作,都由物联网的智能调控系统完成。

  “想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基地内设备设施的运行,随时可在手机、电脑上监控。”总经理吴志广说,他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在手机和电脑前完成的。通过物联网,一个技术员可轻松管理多个大棚。

  不仅如此,通过物联网,基地的客户可看到花卉长势,就连红掌上的一滴水珠都能看清楚,不用到现场,直接办公室就能下单。

  和阳光生态园一样,在我县的果蔬、鱼虾等种植养殖基地,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企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转型升级,让种田和养殖都变得越来越“智慧”。

  园区变身“特色景区”

  时下,草莓才上市不久,新田农庄内却已迎来一拨又一拨采摘客。“主要种植西瓜、葡萄、草莓,基本全年都可采摘,很多都是回头客。”佘国兴说,近年来,新田农业通过转型升级,从单一的生产种植业向休闲观光农业方向发展,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置身德清,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令人流连忘返。2015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3.2万人次,营业收入87.72亿元。

  而这,得益于我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业园区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创新开展亲子、采摘等农旅结合、主客共享的新模式。

  同样,“洋家乐”发源地劳岭村,不仅有义远有机园、石颐茶场和鸿伊蓝莓等休闲农业园区。还随着“深山劳岭,裸心养生”这一休闲品牌响彻大江南北,围绕“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业体验、加工体验、运动体验等新型业态。

  如今,我县已有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园区159家。今年,我县又规划建设东部蚕乡古镇、中东部精品渔业、中部防风湿地、西部异国风情带四条各具特色的产业示范带,让农业园区变“盆景”为美丽风景。

  两区实现“生产神话”

  甲鱼大王王根连探索出的“鳖稻共生”,实现了水稻不施肥不施农药却可亩产500公斤的“神话”。而这项由“土专家”自主创新的生态养殖模式,也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亩产达1.6万元。

  “鳖稻共生”的成功是我县“两区”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扎实开展现代农业园区“3830”工程和1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目前“3830”工程基本建成,已有36个园区、7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省级验收认定,已累计培育新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等三大农业综合区。

  《德清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发布,我县将着力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近年来,我县还大力开展“三百”(百家农业龙头企业、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家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目前,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4家,其中国家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5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11家。

  林业闯出“绿色之路”

  “四山一水五分地”是对我县地形地貌最直观的概括。我县森林覆盖率47.1%,林木覆盖率47.9%。

  一直以来,我县以“生态林业构筑绿色屏障,特色林业壮大绿色产业,人文林业弘扬生态文明”为主线,扩绿增彩,富民增收,闯出了一条现代林业发展道路。

  一张“绿网”遍及城乡

  家住武康的陈金枝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吃罢晚饭,牵着6岁大的孙女,沿着小区外蜿蜒的公园绿道漫步。小孙女总是指着两旁不同的植物发问:“奶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部分植物的名字陈金枝能答上来,但有的还真不识得。

  “现在树越种越多,绿化越来越好,真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正如陈金枝所说,如今无论走在县城还是乡村,道路两旁景观林错落有致,河道水清岸绿,草木葱茏。

  而这些美好景象的形成,不仅得益于我县良好的森林资源基础,更得益于林业部门的辛勤耕耘。

  五年来,我县开展了以“百里森林通道建绿色长廊、百村珍贵苗木建绿色家园、百顷林带林网建绿色屏障、百个苗木基地建绿色产业,大力实施森林通道、森林村庄、森林网格和森林产业建设工程。

  如今,县域内树木明显增多,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德清人均绿化面积从五年前人均近9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人均1000平方米。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5年,我县被列入省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林业部门随即制定了“多彩德清”建设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相继建成环莫干山异国风情线等4条高标准休闲景观线,落实600户多彩庭院示范户,形成了生态性、景观性和地方文化性协调统一的平原绿化风格。

  2016年我县被推荐为全省“1818平原绿化先进集体”。今年3月,我县又拿到了“全国绿化模范县”这个国家级绿色“金名片”。

  兴林富民青山变金山

  绿化可观赏,还可创造财富。筏头乡庙前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庙前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0%,拥有的资源主要是竹海和阔叶林。庙前村负离子浓度达到16000个/cm的地方,是个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正因如此,“生态经济”在庙前村蓬勃发展。如今村里精品民宿超过30家,旅游收入超千万元。而以集体资产出租、村民房屋出租、宅基地入股合作等多种租赁形式发展起来的民宿,为当地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不过,如今庙前村又有新动作。今年4月,县林业局邀请省厅领导和有关专家完成香水岭片现代林业经济示范点建设方案论证工作。这也意味我县正式启动省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建设。

  作为示范点,香水岭将打造一个森林休闲养生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竹海绿色森林食品基地,建成一个竹笋加工研发中心。项目涉及原筏头乡庙前村、筏头村,其中以庙前村为主,建设面积约1.5万亩,总投资2002万元,将修建3.6公里高端森林休闲通道,修复2.5公里休闲古道。

  香水岭示范项目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据了解,项目将对500亩毛竹林进行改造,发展200亩林下经济,培育森林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促进山民致富增收。

  瞄准“绿色”,开发“绿色”,生态经济让德清人的腰包鼓了起来。2015年,我县林业产值达130亿元。

  作为全国的“早园竹之乡”,早园竹产业是我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西部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县早园笋品牌“山伢儿”以其肉厚、鲜嫩畅销大江南北,成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居民饭桌上的佳肴。

  此外,我县还是全国闻名的木业基地,德华、云峰、莫霞等木业企业更是成为全国木材加工的领跑者。其中,德华兔宝宝、升华云峰新材分别于2014和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今年11月,我县再获殊荣:成功摘得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全省仅两家。

  水利搭上“建设快车”

  五年来,全县水利总投资22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德清河港带来了喜人变化,水更清,岸更绿,船儿悠悠水涟漪,美好景象还复来。

  抢抓建设黄金期

  去年,我县以苕溪清水入湖、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两大重点水利项目推进为重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两个重点县项目,完成水利投资8.02亿元,占省定年度任务的133.7%,并提前四个月完成,水利项目建设推进走在全省前列。

  “这几年从中央到省里再到地方,决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让水利建设这一为民造福的事业迎来大发展。”这是县水利局局长曹汉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如话中所言,今年我县按照“今年项目提前完工一批、明年项目提前开工一批、后年项目提前谋划一批”的整体部署,又圆满完成了新一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目标。

  靠前指挥、加班加点、倒排工期……在克服太湖高水位和持续降雨等不利因素前提下,截至11月底,苕溪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南排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占总投资90%,年底前也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大项目基本落地,小项目也不含糊,眼下小农水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湘溪圩区整治工程、湘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项目相继建设或完工。

  立足防汛最根本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我县的传统汛期。“东西矛盾、南北夹击”一直以来是我县防汛工作的最大难题,客观因素不可改变,严格落实好基层防汛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签订防汛保安责任书、明确水库山塘防汛责任人、定期开展全县防汛隐患大检查、防汛物资确保备足……汛期到来前,各项基层防汛责任陆续落实。领导靠前指挥、应急相应超常规、雨水情实施监测共享、水利工程科学调度……主汛期来临,各相关单位、责任人通力协作,全力以赴防汛抗台。

  近年来,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工作总目标,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我县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汛工作任务,汛期伤亡事件零发生。

  水利改革奏强音

  所有权难界定、管护责任不明确、市场价值难体现一直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面临的棘手难题,我县也不例外。

  所有权归村集体,管理维护的责任落到每个行政村,并通过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去年1月,这三个问题在我县率先破题。这一切均源于我县获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国家试点县,开展明晰产权归属、设施确权到村的试点改革。

  “去年我县共颁发2274本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证,基本实现工程类型、行政区域全覆盖。”县农田水利设施改革办副主任俞炳轩介绍,发“两证”——所有权证、经营权流转证,让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变资产、死产变活权只是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今年改革工作已全面向纵深推进,即建“一市”——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真正地让“活权”生“活钱”。

  据悉,今年以来在县行政服务中心专设的小型水利工程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大厅,我县已先后完成9宗水利工程经营权流转交易,实现零的突破。在产权可流转交易的前提下,水利改革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有了所有权证即有了合法身份,激活沉睡资产,用以抵押贷款也逐渐照进现实。”俞炳轩表示,通过把四个农村小型工程确权给德清水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后,该国有企业通过工程所有权抵押,从农业银行获得贷款3.4亿元,随后这笔钱用于投入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用工程所有权抵押贷款来的资金投入到新的工程项目中,如此良性循环便是改革带来的最大红利。

作者: | 记者 董华 王煜杰 姚海翔 通讯员 徐文洁 金陈琳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