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抗美援朝老兵忆峥嵘岁月
www.dqnews.com.cn 2016-02-1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猴年新春之际,新市镇对镇内各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困难职工、60岁以上优抚对象、残疾家庭等600多人进行春节慰问,在节前送上温暖和关爱。其中,就包括了抗美援朝老兵楼统桂。“我们不会忘记这些老兵做出的贡献。”民政办工作人员说。

近日,记者在新市镇宋市村见到了楼统桂。86岁的他头戴雷锋帽,身穿中山装,久违的阳光倾泻而下,将老人佩戴在左胸前的三枚勋章镀上了一层金色。楼统桂低头看了看胸前闪着熠熠光辉的勋章,陷入了回忆。

亲身体会战争残酷

时间回到1950年,20岁的楼统桂响应国家的征兵号召,加入了27军79师。楼统桂和战友们先到达吉林的凤凰山集训,练开车、练枪弹炮,一个月后赶赴朝鲜战场。

在跨过鸭绿江时,楼统桂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几十架美国战机在天空盘旋,乌压压一片。横跨鸭绿江的丹东铁路桥被炸断,战士们只能搭浮桥抵达朝鲜。

27军本来是计划攻打台湾的主力部队,因朝鲜军情紧急才奉调北上。上战场前,在东线作战的楼统桂和战友只领到了一套衣服和一块油毡布。已经入冬的朝鲜,气温很低,有些地方的大雪都到了腰部,缺乏御寒装备的中国志愿军在异国他乡饱受寒冷的困扰。

几次交战后,志愿军们更是衣不蔽体,粮食也所剩无几,枪支弹药倒是随处可捡。战争进行往往不分白天黑夜,四五天几乎不合眼对于楼统桂来说是常有的事。

楼统桂曾经吃了七天七夜的野草,勉强扛了下来。还有一次,他饿着肚子经过一块菜地时,看到翠绿欲滴的黄瓜,忍不住摘了一根偷吃。“我们是不允许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楼统桂牢记军纪,心里直擂鼓,最终在每周一次的集体会议上自我检讨,接受批评。

峥嵘岁月心有信念

楼统桂说,看到中国志愿军们挨饿,美国士兵会把大块大块的面包朝他们的方向扔过来劝降,但是无人动心。“我们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入党立功!绝不让美国侵占去一寸土地,即使牺牲也没有关系。”

上战场的时候,楼统桂还没有成家,家里的房子也是破破烂烂的,“瓦都没有一片。”在战场上想家的时候,这个年轻的男子汉只能偷偷抹眼泪。

1952年冬,楼统桂所在的27军回到上海休养。楼统桂所在的10人班,回到中国的时候只剩下当班长的他和另一名战友,其余8人全部牺牲。

27军在朝鲜战争时英勇无比,曾创造了朝鲜战争当中中国军队歼灭美军团级战斗单位的唯一一个战例,在战场上留下了无数荣光。楼统桂在战场的这两年,立过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得过1次口头嘉奖。

他指了指胸前的这三枚勋章,一枚银色的是朝鲜人民军赠予的;一枚印有和平鸽图案的是苏联方面赠予的,上面还有“和平万岁”四个字;另一枚是抗美援朝纪念章,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1952年颁发的。

陈毅和宋庆龄亲自接见表彰了他们这些幸存的战士,楼统桂身穿印有“人民英雄”字样的衬衫,听到宋庆龄说出“你们是人民英雄,为了祖国、为了全军、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战斗”时,楼统桂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抓过五个俘虏兵

那段光荣岁月给楼统桂留下了这些“永不褪色”的勋章,还给了他一段段难忘的经历。楼统桂曾经抓到过5个美国俘虏兵。大约是1951年的二三月份,他所在的队伍在晚上进攻到一座不知名的山上。

为了辨清敌友,中国志愿军的手臂上全部系上了毛巾,一个晚上不知换了多少次口令。3名中国志愿军分成一组,分别包抄上山。楼统桂在30公尺开外,看到了几十个美国兵。他不慌不忙地开枪,经过十几分钟的胶着,美国兵四处逃开,几名大兵逃进了战壕。

楼统桂朝他们举枪,用自己会的一点英语说道:“Hello Hello(你好你好),人民的police(警察)中国人民志愿军,缴枪不杀。”如今,楼统桂还是能清晰地复述出这句话。最终,5名美国大兵弃械投降,楼统桂将他们交给了后方来的战友,自己则继续向前挺进。

“当时在战场,我能够听声分辨出子弹和我的距离。”楼统桂说,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时间太久,他学会了听子弹的声音。听到“咻咻”的声音就是子弹离得很远,“嗞嗞”就是子弹与他的距离很近了。

楼统桂说自己很幸运,唯一一次受伤就是子弹在小腿上擦了过去,“就跟被毛毛虫咬了一样疼。”但是轻伤不下火线,楼统桂只拿出急救包自己包扎了一下,就继续在战场冲锋陷阵。

回到上海休养好身体后,楼统桂没有继续留在部队,他选择回到德清生活。回来以后,他和比他小4岁的姑娘杨品妹结了婚,如今儿孙满堂,和老伴享受着天伦之乐。

60多年过去,在老人的脑海中,当时的记忆多多少少有些模糊不清了。但楼统桂仍然牢记自己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那段岁月更是教会了他热爱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者: | 记者 陆晨晖 文 记者 李杰 图 实习生 倪雪儿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