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两百多村民共享年夜饭
www.dqnews.com.cn 2016-02-05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过年了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团团圆圆。2月3日下午,莫干山镇紫岭村梅皋坞自然村的村民们齐聚一堂,同享年夜饭大餐。当天,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享用,而80岁以上老人还可以拿到红包一个。

一个自然村两个姓

在梅皋坞自然村,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除了娶进门的媳妇儿,这里的人不是姓潘就是姓柏,一个自然村只有两个姓。

这有什么来头么?村民潘洪财告诉记者:“原先这两个姓的祖先都不是当地人,而是在湖州一带生活。祖上还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叫潘季驯,曾当过工部、刑部、兵部尚书,三起三落。”潘洪财说,自己的祖上是潘家的一支,因为潘季驯三起三落,中间有过很大的波折,被贬为民。怕日后受其牵连,潘洪财的祖先带着家人来到了莫干山隐居,而当时柏家就已是世交,便与潘家一同迁居莫干。

 隐居莫干之后,潘柏两家便专心务农,但有惮于官场险恶,两家人此后并没有再出现达官显贵。潘柏两家世代友好,共同垦荒种地,抵御灾害,极少出现争吵,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现在,梅皋坞一共有300多人姓潘、100多人姓柏。

三个人组织一场年夜饭

 “大师傅,菜准备好了没有?”“炮仗可以放起来了,准备开饭了。”当天年夜饭现场,有三个人的身影跑前跑后,显得特别忙碌,他们是潘福根、柏文华和潘国良,两个大家族同吃年夜饭,就是他们策划的。

 “我们潘柏两大家族几百年来和和睦睦,而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就想大家一起坐下来吃一顿年夜饭,好好迎接新的一年。”潘福根一边忙,一边说。 

潘福根的想法和柏文华、潘国良不谋而合,三个人决定筹办第一次潘柏两家的年夜饭。联系厨师,挨家挨户通知到位,采购食材、酒水……大家忙前忙后,忙了好几天。

年夜饭当天,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春联一对对也贴起来,还有锣鼓热热闹闹地敲了起来。妇女们忙着包圆子,男人们搬来了桌椅,厨师的灶头燃起了熊熊大火。

敬老传统美德不能忘

年夜饭当天,各家各户都来了,一共有近100户。每家每户都自觉地拿出份子钱,经济好的多拿点,条件差的少拿点,图的就是个热闹。“家家户户看自己的能力,出多少算多少,不够的我们三个人补上。”潘福根说,这些年他们三个人都有自己经营的小产业,国家繁荣昌盛,他们也跟着沾沾光。“大家吃得开心就好。”

这顿年夜饭,70岁以上的老人是不用拿份子钱的,而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拿到一个红包,代表晚辈对长辈们的敬意。在专门为80岁以上老人们准备的那一桌,老人们格外开心。98岁的潘仕春是梅皋坞自然村最年长的老人,虽然耳朵有些不便,但精神矍铄,胃口也好。

希望年年吃到这年夜饭

65岁的柏财庆正和自己的发小一边喝酒,一边聊起童年的趣事。柏财庆退休前在上海的企业工作,那时候一年都回不了几趟莫干山里的老家。退休之后,他和家人定居武康,终于可以多回来看看了。“这年夜饭啊,吃着真是香,特别是见到了童年的老朋友,聊聊以前的事!”

24岁的潘飞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现在在杭州的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正是放假的时候,赶上这一次年夜饭,她吃得很高兴。“潘柏两大家的历史,小时候我爸妈就给我讲过,如果以后这年夜饭能成为一种传统,那我是要年年来吃的。”在武康成校工作的潘国强告诉记者,自己从这山沟沟里走出去已经三十多年,但是每次回来都感觉特别舒服。“潘柏两大家能够世代和睦、团结,这是非常珍贵的一份情谊。梅皋坞这块土地,是我心里真正的家。”

作者: | 记者 李杰 通讯员 尹飞帆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