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学得一技之长是创业基础”
www.dqnews.com.cn 2016-01-2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站在这里听声音,只要有不同,我基本上就能确定机器哪里出了毛病,因为厂子里的机器,都是我自己一台一台组装起来的。”蔡云海站在佳祥制线厂门口,自豪地对记者说。

去年底,蔡云海等9位创业者被评为德清县“自主创业明星”。近日,记者来到佳祥制线厂,听他讲述创业路上的故事。

蔡云海是禹越镇栖湖村人,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他很早就和弟弟一起跟着叔叔到村里各家丝绵厂学习机器设备修理。1994年,年仅19岁的他就已经能独立负责一个厂的机械维修了。

1994年,蔡云海光荣入伍,到福建省一陆军部队服役。在部队里,他凭着自己的机灵和聪敏,成为了工程队的车队小组长,主要负责运输工作,这一段经历成了他退伍后第一份工作的基础。

从部队退伍,蔡云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也是那一年,他的父亲不慎从楼上摔下,无法再进行重体力劳动,家庭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此,蔡云海凭借着自己的车技,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车,跑起了运输。

人实在,做事负责,还是退伍军人,这些特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蔡云海带来了不少的客户,甚至还有不少企业负责人和他成了朋友。跑运输的三四年时间里,蔡云海就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04年,在杭州丝美线业有限公司做机修工的叔叔和弟弟给蔡云海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丝美线业进军绣花线行业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原来的供应商供货不稳定,所以希望寻找有技术实力的周边小企业进行合作,只要能生产品质好价格低的人造丝,丝美线业就能给订单。

得到消息后,蔡云海和叔叔弟弟进行了协商,觉得凭着叔侄三人的技术底子,应该能达到丝美线业的要求。为此蔡云海投入重金购买了捻线机和成绞机等设备,开始了创业生涯。

最初,由于购买的机器太大众化,并不能满足丝美线业的要求,蔡云海就每天窝在厂子里鼓捣机器,修改皮带松紧、锭子高低、齿轮大小等,一样样地测试、改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改进,蔡云海愣是让常规的机器生产出了不一样的人造丝。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超过了丝美线业的要求。毫无疑问,蔡云海获得了他期盼多时的订单。

既然订单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自己能搞定,加上禹越镇有大量的纺织人才闲置,蔡云海的佳祥制线厂很快就走上了正轨,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边生产,边招人,边添加机器设备,到了2009年,佳祥制线厂已经是一个有五六十位工人的小型企业了。

这两年,佳祥制线厂又扩大了业务,开始生产涤纶丝,供应涤纶纺织企业。如今,丝美线业已跃居国内绣花线行业第二,佳祥制线厂也从原先的小作坊变成了拥有两个车间的正规企业,成为丝美线业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而现在再说起创业,蔡云海说,最初的几年是苦,但只要坚持下来,最后一定能品尝到甜果。“现在,我每天早上六点多起来,七点钟到厂里修理一下机器,八点前赶到村里上班,完全能应付自如。”蔡云海说,自己现在还常常带着村里有创业意向的年轻人,参加各类创业洽谈会,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创业建议,希望他们也能如自己一样,创业成功。

作者: | 记者 何水根 通讯员 施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