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明(武康镇五四村村民)德清西部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很快,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都觉得保护青山绿水就是保护金山银山,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五四村村民也深有体会。十多年前,我独自离开家乡,去杭州闯荡,先后做过生意,跑过运输,很少回家。近年来,五四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庄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农家乐产业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我立即返回家乡开办了五四村第一个农家乐“后东人家”。现在,感觉到要扩大规模受到土地要素的制约,希望政府部门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创新的思路,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我县民宿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姜京香(武康吉祥社区居民)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武康的居民小区越来越多,从去年开始,幼儿“入园难”问题成为老百姓“闹心”的事体。其实,国务院早在2010年11月就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提出“普惠性幼儿园”。希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更多的公益性公办幼儿园,同时从立法、监管等层面入手,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让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水涨船高”。孩子以后如果都能就近上幼儿园,而且享受低价学费,那就能让我们家长省不少心,“入园难”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也就解决了“全面二孩”时代最大众的担忧。
王荣生(县民政局退休人员)如今的汽车已经成为百姓生活必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县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涨,城市停车需求迅速增加,县城主要街道、老旧小区等地段,触目都停满了车辆,不仅“停车难”成为老百姓叹息的声音,道路堵塞问题也给步行走路的人带来了许多烦恼。针对越来越严峻的停车难问题,除了交管部门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加强交通疏导并采取相关措施外,建议在医疗、教育、商圈、人居密集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建设大型综合性停车场。特别是对县城永安街、英溪路、中兴路等周边没有土地扩建的现状,采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增加车位。“向上”、“向下”要空间的立体停车场,不仅占地少、容量大,环保节能,安全并有效防盗,可谓优势多多,潜力巨大。
蔡云海(禹越镇栖湖村村民)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创业者。对我来说,近两年切身体会到的是,用电电费有所降低,企业办证等流程有了简化,表明政府一直在给予创业者帮助。但对小微企业来说,还是希望能在税负、融资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者、小微企业主甚至老百姓能够去创业、创新,毕竟他们本身还处于创业初期阶段,资金压力是困扰他们最大的障碍。如果能有好的政策,相信民间的创业氛围会更加浓厚。
何伟忠(筏头乡东沈村村民)最近几年德清发展是很快,但是对我们西部山区农民来说,靠山吃山已经越来越不能实现了。山里的毛竹价格连续几年下跌,而人工价格连年上涨,现在卖掉的钱刚好抵过工人工资,希望政府能有好的想法,为山里的农民找到另外的致富道路,比如民宿经济也可以考虑往东沈、勤劳、四联等方向发展。同时,山里面有很多老底子的东西,也希望能用修复、宣传等方式保留下来,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王华洲(来自湖北的新居民)在德清这么多年,感触最深的还是德清政府对新居民工作的重视,过年回老家和邻居说起各地的新居民政策,他们都不相信还有这么好的地方。不过,去年开展新居民积分入住后,有很多新居民都来问我,怎么样才能申请到公租房。看看身边的朋友和老乡,很多居住条件都不好,政府是不是能多增加公租房的数量,让更多的新居民能改善居住条件。还有就是积分入学这块,大家也都很关注,很多新居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进入公立学校,这样他们更能在德清安居乐业。
俞掌荣(洛舍镇东衡村村民)我们老百姓啊,图的就是一份平平安安。这两年,民警来村里走访得更加勤快了,对新居民的信息登记也越来越完善,感觉村里的治安好了很多。去年,我们村里还多了一个警务站,村民有点困难,也能及时找到人帮忙了,他们白天晚上都轮班巡逻,这一年村里都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要说希望,我觉得学校应该多给孩子教教法律常识,从小学法懂法了,走到哪里都有一份平安。
沈金付(新安镇城头村村民)以前我觉得,“两会”离普通老百姓很遥远,我只是个普普通通打工的人,连工资也未到纳税标准。但两年前一次工伤意外,让我感受到了政府一直在努力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那时我全身90%面积烫伤,成了6级伤残,还与工厂因伤残赔偿发生了纠纷。因为读书少,我法律懂得不多,没想到通过村干部帮忙,我在村里就找到了法律援助,“老娘舅”贴心的服务,为我及时与工厂沟通,追回了三十多万元伤残补助。在感谢的同时我也希望,政府继续做好老百姓普法及法律援助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做好企业普法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法治社会。
丁斌斌(钟管镇曲溪村村民)虽然忙着造新房,但是我也从媒体关注“两会”。这两年德清县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的一项举措。现如今,农村的房子集聚了,以前的羊肠小道都成了五尺宽的宽敞马路,道路两旁的卫生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现在农村的土地盘活了,希望这些土地能更好地被利用起来,实实在在为村民带来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