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居民医保、工资待遇……这些都是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编织起一张更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有效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职保居保基本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全县已有49.91万人办理了社会保障卡,基本实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人群全覆盖。为方便群众,我县除了在乡镇都设立了人力社保服务中心,还与银行经过多方协调,不断拓展金融功能,逐步实现通过社保卡进行社会保险缴费,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待遇发放,医保报销零星支付等功能,实现了人社业务与金融系统的联通,方便了参保人员业务的办理。
至“十二五”期末,我县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26.7万人。其中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分别参保28.5万人、1.2万人、7.4万人、25.1万人、21.0万人、15.9万人、14.4万人、13.2万人。
参保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也在不断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10年的1547元/月增至2015年的2037.67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从2010年的103.8元/月增至2015年的205元/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手里社保卡的应用功能也在逐步增加,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除了日常的社保功能外,社保卡还增加了健身功能,即在县体育中心健身能用社保卡“埋单”,开辟了社保卡“全民健身、预防疾病”的新用途。
多一分保障就多一分温暖
“没想到做了一辈子农民,还能靠着土地来养老。”自从2014年10月起,我县实施《德清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实施办法》后,武康太平村66岁的村民姚阿德心里就格外踏实。
2014年对于姚阿德来说是祸福相依的一年。在8月份的时候,他被医院确诊为胃癌,进行了手术治疗。虽然术后恢复良好,但是姚阿德仍需要持续进行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同年,因为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他每个月都可以获得1379.5元的养老金,这也让他们家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
“养老并轨政策就像一阵及时雨,现在我的身体健康就靠手里的这张卡了!”姚阿德笑着告诉记者,每两个星期他都要去医院配一次药,由于是特种病,在医保上有特殊优惠,自己只需负担百分之三十的医疗费,每次看病的钱都是从医保卡里扣的,而卡里的钱正是不断累积的养老金。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姚阿德感受着社会保障带来的温暖。而这也正是我县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社保扩面工作,社保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保群体从就业群体向城镇非就业居民、农村居民延伸,社保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发挥着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稳定“安全网”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