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米、磨浆、压榨、上蒸、翻蒸、打年糕,元旦过后德清当地的不少年糕厂开始热闹起来,这份老底子传下来的美味散发出浓浓的“年味”。
最近,莫干山镇燎原村的山里吴氏年糕加工点特别忙,四村八邻的乡亲拿来米粮打年糕。作坊老板吴才根师傅介绍,他的年糕厂已有33年历史,也算是当地的一家老字号,元旦过后,大伙忙得脚不沾地。
走进加工点,从作坊飘出来的米香惹得记者垂涎不已。作坊里面坐满了村民,这些村民都是来排队打年糕的。如今打年糕用上了机器,速度比石臼打快了很多,但因需求量大,还是得排队。
抱着小孙子的王大嫂正拿着一条热乎乎的年糕给小孙子吃。“刚打好的年糕又香又糯,我们农村都爱这一口。我家今年要打40斤粳米年糕,早上9点多就来排队了,到现在还没轮到呢。”
打年糕用的米大多是农民自家种的新米,在家里浸泡好后拿过来加工,作坊只赚加工费。“一天要打3000多斤年糕。”吴才根说,加工厂从10月初开始打年糕,一直要做到来年4月份。眼下是最忙的时候,除了帮村民加工外,每天作坊还要加工上千斤年糕送到武康、湖州市区等地的代销点出售。
白色的普通年糕,是人们最熟悉的,也是许多人爱吃的美食。可是现在,有一些黄色、紫色、红色的年糕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人不但买来品尝一番,还喜欢上了。
在莫干山镇,不少加工点开始加工彩色年糕。在永兴年糕厂,每天都有玉米年糕、紫薯年糕、红枣年糕“出炉”。看着这些彩色年糕,食欲顿时被提起。
“4年前,市场上出现了杂粮年糕,也陆续有人到我们这加工和购买。”永兴年糕厂的老板章雄介绍,普通年糕市场价大概在3元/斤,而杂粮年糕普遍能卖到四五元。
看到了这一商机,他开始搞玉米年糕的试验,到网上查资料,与经验丰富者研究工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试验后,成功制出了玉米年糕。玉米年糕的外形、颜色、口感都达到设计标准,周围人都比较满意。一进入市场,玉米年糕讯即被购买者认可。订购人数和订购量每天都在猛涨。
第一炮打响后,章雄更有信心。他又投入到试验中,开发了红枣年糕、紫薯年糕等杂粮年糕。
目前,他开发出的系列杂粮年糕,每天都能卖出几十斤,已有一批固定的老客户。“消费观念在变化,做年糕当然也要创新,以后还会开发更多口味的年糕。”章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