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1957年“路演” “神仙”下凡参观
www.dqnews.com.cn 2016-01-1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新市镇居民徐传忠拨打新闻热线反映,在他的仙潭吟展馆内,有一张1957年拍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两位穿着长衫的表演者,旁边还写着“新市宣传总路线节目之三 下凡参观记”几个字,讲明了照片的拍摄背景。

1月5日,记者在新市见到了照片中的其中一位表演者潘阿初。他回忆,195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如今已经78岁的潘阿初在照片拍摄时才19岁,当时正是举国上下坚持宣传总路线的时候。为了响应号召,新市镇的12个街道各自组建了属于街道的宣传队。晚上喜欢去跳集体舞交谊舞、对唱歌跳舞还挺拿手的潘阿初,理所当然地被选入所在的九街里的宣传队。

 第一次表演就肩负如此大的宣传任务,潘阿初和搭档孟奎林丝毫不敢马虎,照着宣传队俞海明创作的节目《一九七二年某月某日下凡参观记》练了又练。1972年就是从1957年算下去的15年后,两人扮演的神仙下凡来参观我国总路线的成果,用杨柳青调唱出了我国的巨大变化。用时下流行的话,这个节目的编排称得上是新意十足。

 新颖的节目形式在路上表演时颇受欢迎,经过的路人会停下脚步观看一段时间。每天上午或者下午,宣传队就会到鱼行街(现西安街)的大德盛药店门口来表演节目,有打腰鼓、扭秧歌等表演,还有潘阿初和孟奎林的招牌节目。表演要持续一个多小时,而两人的节目就占去了近半个小时。

 照片上定格的这一瞬间是由街对面孙凤轩照相馆的照相师傅拍下的。可以看出,表演前专门对场地进行了布置,左侧的梁柱上挂着一道宣传语“思想大解放技术革新大跃进”,背后一人多高的宣传画也是颇费心思:坐着火箭的孙悟空出现在上空,直升机、卫星等象征着中国总路线发展后赶超英美的成果。“这都是我们宣传队的骨干手工画的。”潘阿初说。

 表演前脸上还得化个妆,潘阿初就用当时女性用的鹅蛋粉往脸上涂抹一下。两个人穿着的长衫则是从隔壁的衣服店里免费借来的,每天表演完还回去,第二天再去借。潘阿初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义务表演,在马路上表演了一个多月,当时我开的棉花店全靠父母帮忙打理。”

 “路演”结束后,为了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宣传队还去工厂、工人宿舍表演过。不过1958年,宣传队就解散了,因为成员全部被派去工厂工作。

 潘阿初就被调派到德清农具厂大炼钢铁,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十分辛苦。虽然他在宣传队的表演时光十分短暂,但也是个人不可多得的珍贵经历,更是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作者: | 记者 陆晨晖 实习生 倪雪儿 通讯员 俞大庆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