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名片,体育是城市活力的象征。回望“十二五”,德清县文化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一路凯歌、一路奔跑,书写了精彩的篇章。
文体五年大事记
潘月明:家门口也能参加大型比赛了
潘月明是我县木兰拳学会的会长,自幼习武,多年来,她一直活跃在基层。作为文体活动爱好者,这五年,她见证着文体设施的不断完善,文体活动的生机勃勃。用她的话说,现在,唱歌跳舞打拳的人多了,参加活动热情也更高了。
12月28日上午,见到潘月明是在祥和社区内的活动室。她和木兰拳学会的秘书长沈企华正认真商量着过几天开年会的事情。
放下手头的事,潘月明拉了把凳子坐下来,慢慢介绍起来:“2006年学会刚成立的时候,才100多名会员,目前我们的队伍发展壮大到1000多人。”
说起这些,笑意写在潘月明的脸上。“这几天天冷,空气也不太好,不然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图书馆那边的广场上排练。“潘月明告诉记者,新图书馆那边场地大,天气好的时候,会员们在那边一起练木兰拳、太极拳、气功,多的时候有300多人。
文体活动场地多了,这是这五年来,让潘月明感受最深的变化。“以前,想排练都没地方,要么在小区,要么到处借场地,真的不容易。”潘月明坦言。而现在,室外活动场地有图书馆的广场,室内场地有小区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文化馆等,这些都成了他们常去排练的地方。
“除了武康,各个乡镇报名参加木兰拳学会的人,这几年也越来越多。”在潘月明看来,这与乡镇文化礼堂的建设、文体活动中心等场地开放也密不可分。
让潘月明最引以为傲的是,县体育中心建成开放,一些大型赛事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许多外地来的参赛者都夸德清现在体育设施这么好。“今年,我们在武康参加了市木兰拳运动会、亚洲舞蹈锦标赛、省健身气功比赛。”潘月明告诉记者,以前参加比赛都是要到其他地方,赶来赶去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