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放簰喽!
www.dqnews.com.cn 2015-12-3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簰仪式

厾碎竹梢
 
合力撬帖
 
斩齐竹梢
 
打制竹环
 
拖至溪旁
 
推入溪中
 
 
帖帖相连
 
顺流而下

12月25日,德清山区消失了约半个世纪的放簰情景,在筏头乡东沈村重现了。放簰曾经是山区农村最常见的劳动场景,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它是一种古老技艺,一种民俗文化,一份抹不去的乡愁。记者用照相机记录了轧簰、放簰过程。

 12月15日,东沈村几个壮劳力上山砍毛竹,然后运至村西头的溪滩边。扎簰开始,领衔的叫宣阿道,老人今年80岁了,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轧簰、放簰好手。

 在宣阿道的指挥下,十几根毛竹被抬上竹凳,接着用一把特殊的尖头斧子,将竹梢处厾碎。然后几个人用竹篾将毛竹撬紧,轧成一捆。宣阿道说:“这叫帖,竹排是一帖帖联起来的。今天扎一个20帖的竹排,以前长的竹排有五六十帖。”

 随后,村民将轧好的帖逐个推入溪水中,把帖与帖首尾捆扎起来。联接帖的是一个纯竹子做成的环,牢固,韧性,会变形,非常适合竹与竹之间的软连接。全部连接后,竹排像条长长的青龙,静静地躺在溪水中。

 万事具备,只欠雨水。接下来的几天,天公果然赐雨。12月25日上午,在雨中,三个身着蓑衣,腰系红布的放簰汉子,祭拜天地祖宗后,高喊:“放簰喽!”登上了竹排。

 竹排缓缓移动,随后越来越快,到达堰坝处,猛然下坠,直冲下游,在曲曲折折的溪流中,放簰人从容把控方向,竹排如游龙般前行,过激流,闯险滩,场面惊心动魄。

 德清何时开始放簰,无从考证,但止于上世纪60年代初对河口水库建设和公路运输的发展。如今这一几近消失的劳动技艺又得以延续。据悉,有关部门正在为它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即将成为山区旅游的特色项目。
 

作者: | 记者 宣宏 文/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