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孙丽东还是一位公务员考试屡次失利,对出路感到迷茫的青年。而如今,他已是新安镇舍西村的团支部书记兼治保调解主任,是德清县伟栋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靠着湖羊规范化养殖,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以前一门心思想做警察,现在我只想做个好羊倌。”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新安镇的德清利栋湖羊养殖场,看到了正在羊舍内忙碌的孙丽东。
宽敞明亮的羊舍内,羊群在欢快地进食,孙丽东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作服抱着小羊检查身体,看着小羊茁壮成长,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孙丽东出生于1988年,为了实现梦想,在2007年他考入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却不想毕业后会在公考上连续失利,让他离梦想越来越远。
就在他觉得前途迷茫之际,一篇报道为他指明了方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劣质羊牛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危急身体健康的新闻报道,当时就觉得很气愤。”孙丽东告诉记者,他就是在那时萌生了养羊的想法。
“如果我去养羊,一定要养出安全放心羊。”有了想法,他并没有盲目的行动,首先进行了市场考察,最终才将品种确定为湖州特产“湖羊”,此后他便开始拜访周边养殖湖羊的农户及餐饮企业。
凭借自己翔实的调查,孙丽东有了目标:立足于农村,为城市居民养殖绿色、健康的食品。
养殖湖羊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开始孙丽东就走了不少冤枉路。2012年3月,他兴高采烈买了6只当初自认为品相良好的种羊,眼看着到5月份就要陆续生产,他每天都沉浸在小羊降临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中。
然而,当小羊真的降临时,不高的存活率让他挫败不已,他知道那是养殖技术欠缺带来的弊端,纸上谈兵不如亲上战场。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向周边的养羊能手请教,主动学习养殖知识。有了养殖技术的积累,他向村民租了12亩土地,建了简易羊舍,让15只羊住进了新家。
“那段日子最辛苦。”孙东丽说,父母觉得他搞湖羊养殖只是一时兴起,选择了冷眼旁观,等着他吃点苦头就会放弃,却不想,他居然“较真”了。
父母极力反对,认为好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竟然要去养羊,亲朋好友也纷纷劝阻,让孙丽东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最终,他还是选择坚持。
没了父母的启动资金,他就向银行贷款,用贷来的钱购买了100头羊,为了照顾羊群,自己也搬到了羊舍住。最开始,他的客户都是自己从贴吧和QQ群寻找的,大多来自河南、安徽、新疆等地。他常常开着车一个人连续赶500多公里的路给客户送货,多日的坚持没有白费,客源逐渐稳定,养殖也步入正轨。
即便如此,家人的反对声也没有消退。养羊的担子落在了他一个人肩上,天天起早摸黑,双手都磨起了老茧。吃过技术的亏,他更加注重科技养殖,买书自学,聘请外援,渐渐找到了门道,学会了给羊搭配均衡营养套餐,为羊群打针防治病害,俨然成了专家。
孙丽东的坚持,渐渐融化了父母的心。看着儿子常常不远千里驱车去外省送羊,父母心里也格外的心疼,原本已退休在家的二老也自觉加入到了养羊的阵营中。
有了家人的支持,孙丽东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就考虑着如何召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于是,他成立了湖羊养殖合作社,鼓励周边农户参与养殖。
超越同龄人的朴实、奋斗和坚韧,让他在2013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以超高的票数和人气,进入了村委班子,“羊倌”升级为村官。
在村里上班近两年的时间里,由于村情的复杂和村委班子人力的不足,孙丽东常常身兼数职,几乎每天都在为村子里的事情忙碌着,但也没有放下养羊事业。他觉得“羊倌”和村官这两个职业是相辅相成的,今后他要继续办大办好养殖场,不违背当初想要为百姓提供绿色羊肉的初衷。
这几年来的工作经历,让这位85后村官褪去了这个年代的稚气和对家庭的依赖。如今,他的利栋湖羊养殖场已通过“湖羊标准化示范场”及“省二级种羊场”的考核验收,扩建后将成为我县最具规范化的湖羊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