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干山镇双桥有家民宿,叫“在双桥”。民宿的主人Ada,是个会写能干的年轻女孩。一年前,她放弃了阿里巴巴的高薪厚职,鼓足勇气来到这个小山村,开启了她的创业路。她说,这才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她会一直快乐地坚持下去。
冬日的一个午后,见到Ada就在民宿“在双桥”。她个子不高,戴着眼镜,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态度谦和。那天,她忙着和工人沟通民宿的水电整修工作。
她说话快人快语,聊天时,知道她的全名叫汪丽雅,来自黑龙江,大学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与之相对的,是她曾经的阿里巴巴标签与十年职场生涯的漂亮履历。
也许是天性里爱折腾,Ada不喜欢安于每天奔忙于高楼大厦的现状。如何用前期的积累为自己换取一个丰富充盈的生活状态?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享受生活又能把快乐分享给别人同时还能以此营生?这些都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2014年8月底,她辞去了阿里巴巴的工作,来到了莫干山镇。之前也和朋友来过德清,感觉这边环境好。这一待,就是整整四个月。
在那段日子里,Ada走遍了莫干山镇及周边的角角落落,寻找可以安身立命的“桃花源”。从酷夏到严冬,几番往复,几番周折。直到一个深秋黄昏,她沿着溪水逆流而上,一片金黄的田野连接碧绿的山谷展现出一幅宏阔的山水田园景观,两株五百年的古银杏在秋日里洒落着熠熠金光。树的旁边,就是双桥。她萌生了“对,就是这里了”的念头。
她是个想干就干的人。开门见山的环境就是她所要的,租下了两套民房,她的创业路自此就起程了。民宿的名字和她的性格一样简单,就叫“在双桥”。
一百个民宿一百张脸,这脸和脸的区别,也是主人的性格。
“在双桥”内,记者看到的是朴素、低碳的风格。这也是Ada说要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双桥”是一间精心打造的民宿。从骨架结构到内饰软装,大如廊、吧、床、柜,小如厕纸架、纸巾盒,都是独具一格,因为这些都是出自工匠之手。
其实,跨界转型远没有Ada想象中这么简单。比如选址,怎样的地方能够符合桃花源的气质又能与市场接牢?比如施工,怎样的团队和技术方案符合预算又能把设计理念准确地表达出来?比如软装,怎样的布置能恰到好处?
这些都是专业的问题,一度让Ada很头疼。不过,她爱问好学,特别是在阿里工作的这些年,对于她性格和能力的磨炼至关重要,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
作为主人,她用心十足。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污水处理的建设,事无巨细,她都亲力亲为。她说,打造民宿的过程,也是享受乐趣的过程。这不,公用房的天窗设计,她就很满意。
小山村的日子是外松内紧的,民宿看上去是慢生活,其实慢生活里考验着营造者的内功。
作为一家刚刚迈入市场的小店,Ada每一天都在想如何完善产品,丰富提升客人的度假体验,然后分期分批地去投入资源。
她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在双桥”。文字功底深厚的她,将她在双桥的生活和工作真实地记录下来。如今,很多上海、杭州等地的客人慕名而来。
Ada告诉记者,开民宿她并不是只为了盈利。在这里,她更享受耕耘这片乐园的过程。有人在这里得到成长和提升,有人在这里得到愉悦和放松,有人在这里得到另一种生活。而所有人在这里的收获,亦是一种对于她自己的圆满。
于她而言,第一个十年是积累,第二个十年是摸索,她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脚步,她始终以自己的态度在坚持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