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山泉翠竹中 探访计筹山古道
www.dqnews.com.cn 2015-12-24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① 一段保存相对完好的古道     ② 发现棋盘石,村民讲述仙人下棋的传说
③ 古道中存在相当多类似石碑的石块,还有看起来像是桥梁的构建
④ 古道边断木、树墩遍布,上面长满了漂亮的菌类     ⑤ 发现子昂碑,碑文依稀可见

一段古道,承载着一段被时光消磨却又不被人遗忘的历史。古道上的一石、一桥,或是一阵迎面而来的清风,都无不透出先贤的气息。德清留存下来的古道很多,而位于三合乡杨坟的计筹山古道,无疑是人文遗存较为丰富的一条。日前,在上杨村主任助理计堂红的带领下,记者对这段古道进行了初探。

杨坟的地名,是因为南宋名将杨存中葬于此地,原先只是几个守墓人的住地,日久住户渐增,遂成集市,后来杨坟就变成了村名。杨坟以禺桥为界分为上杨村和下杨村,上杨村有一个小自然村名叫亭子头,亭子头往北大片的开阔地当地人叫太师坟,据说杨存中的墓葬地就在这里,太师坟西侧便是上计筹山的古道。早在春秋末年,越大夫计然就修炼于此,《吴兴志》说:越大夫计然尝计筹于此,故名计筹山。三国时吴国计昭将军弃官隐居在此,杨坟一带计姓人家甚多,据说都是计昭的后裔。

冬日下午的计筹山上空寂无人,只闻山涧泉水鸟鸣之声。翠竹将整座山覆盖得严严实实,遮天蔽日,山洪的冲击使得道路破坏严重,许多大石都被冲到了溪沟里,所以道路断断续续,崎岖难行,近年来只有驴友才偶然光顾这里。爬至半山腰处,道旁出现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字但已很模糊,一旁竖着县级文保点的牌子,上书“子昂碑”,计堂红说,乡亲们都管它叫“仙人碑”。

子昂碑的碑文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碑文内容为:“吴兴武康计筹山,越大夫计然隐此成道。后千年,葛仙翁炼丹在此。又千年,当涂杜君道坚来登白石崖。二仙游侠,为四大域中建万古福地。大梁赵孟頫书。”碑文中提到的葛仙翁即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据乾隆《武康县志》记载,他曾经在计筹山炼制丹药,山上留有炼丹台、炼丹池、登云石等遗迹。杜道坚,字处逸,号南谷子,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安徽当涂人。他曾住持计筹山上的升元报德观,住在白石崖下。赵孟頫十分推崇道教,还拜杜道坚为师,这方石刻碑文很可能是赵孟頫与老师杜道坚在畅游计筹山后写下的,是我县境内保存完整的摩崖石刻,年代久远,内涵丰富,是研究计筹山上道教文化和赵氏书法的重要证物。

经过子昂碑再往上走几十米,路旁又出现了一块巨石,平整如桌面,计堂红说,这块石头名叫“棋盘石”,小时候他还听爷爷讲过关于它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这里有个姓计的人上山干活,看到有两位老者坐在石桌旁下棋,他就聚精会神看了起来,后来发觉肚子饿了,就顺手拿起两位老者吃剩下的桃子吃了起来,等到他下山后,才发现山下的人全都不认识了,这才醒悟在山上对弈的是两位神仙。

计筹山在元朝最为繁盛热闹,一直延续到了明初,刘伯温在《送岳坚入计筹山》中吟咏道:“阳羡先生故将孙,拂衣高蹈入玄门。”曾经,这里是修行者和避世归隐之高士心目中的洞天福地,也是文人雅士怀古探幽的好去处,留下了很多诗文。如 “三尺空悲文种剑,五湖归去子皮舟,凄凉旧事成陈迹,惟有青山枕碧流。”(林德芳《计筹山》);“松花落粉啼子规,山人燕坐春昼迟,石泉岂非大韶乐,日色犹是鸿荒时。”(黄石翁《暮春计筹山中》);“书成越绝人何在?梧冷吴宫岁几秋,霸业烟消弹指梦,神仙安事觅封侯。”(吴康侯《秋日计筹山怀古》)等。

如今,德清境内许多古道都已人迹罕至,几近湮灭,等待着我们去再度探访和重新认识。

作者: | 记者 陈德明 文 李杰 图 通讯员 章国香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