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宽阔整洁,河岸绿树成荫,偶尔还能看到市民散步嬉戏。昨天,在武康城东新区众多的高楼大厦中,整治后的千亩港不禁让记者眼前一亮。
“去年来看房子的时候,这边还只是一块空地,河道淤塞严重,没想到现在成了这么美的景观公园。”今年刚入住武康城东新区英溪桃源的市民张先生说,去年第一次来工地看房的时候,就觉得房子北面的“黑臭河”太脏太臭,环境太差,不过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顾虑。
张先生口中的“黑臭河”, 正是千亩港河道。其环境之差,记者在忙着建景观桥桥下通道的工作人员姚师傅处得到了证实。姚师傅说:“以前千亩港淤泥沉积严重、水体黑臭、坡面满是垃圾,还有一些地方河岸都崩塌了,在影响周边整体景观风貌的同时,也给汛期城东片区的排涝和防洪工作增加了压力。”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之一,整治仅用了一年时间,2公里长的河道整治、5000平方米的绿化工作就全面完成了,千亩港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姚师傅说,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两个部门的通力协作。
“千亩港作为武康城东新区最具有行洪排涝和景观需求的主要河道之一,我们早前就了解了情况,并进行了前期的方案编制。”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工作人员丁建凯说,在编制期间,我们得知住建局也将千亩港纳入了城市河道景观工程,既然两个部门“心往一处想”,那何不更进一步,“力往一处使”呢!就此,两个单位一拍即合,于2013年开始动工整治千亩港。
通力协作,说说容易做做难。“河流整治设计一般都是由我们水利局负责实施的,很少和别的部门一起合作,‘一港两治’还是第一次碰到。”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负责人黄坚说,由于两个部门工作的要求不同,对河道整治的理念也有差异,所以在后续经过多次磨合和整合,两个部门的实施方案才得到了融合统一,真正促成了“一港两治”。
千亩港地处武康城东建成区,政策处理工作复杂繁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水利局、住建局迅速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工程管理和政策处理。“虽然不是一个部门,做的工作也不一样,但是分工不分家。”县水利局负责政策处理的工作人员说,为了让群众得实惠,在与住建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还得到了武康镇、开发区等乡镇部门的积极配合,大大地提高了前期工作效率。
“‘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能牢牢把握全局思想,整合多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来为老百姓办实事就是好的。”城市发展建设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王黎明说,虽然千亩港整治只是水利和住建的首次合作,但是他相信,今后只要有类似合作机会,双方一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从大局意识出发,为老百姓谋福利。
如今,千亩港的绿化工作也已全面完成。整治后的千亩港也使塔山、虎山地段的洪水能顺利下泄至下渚湖,大大提高了城东片区的防洪泄洪能力,其区域排涝能力也由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
水系得到沟通,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千亩港这条集防洪、排涝、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内河也逐渐演变成了“都市里蔓延的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