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解密武康诡异地名“馆驿滩”
www.dqnews.com.cn 2015-12-15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武康历史悠久,自隋在余英溪的官桥附近设立县署后,县城的大致位置没变。由于武康地处交通要冲,屡遭战乱损毁,地面街区建筑留存极少。但是一些古地名仍然沿用至今,比如贵和街、牌楼街、八角井等等,而有的地名虽然沿用着,却已经鲜为人知。

查阅2011年出版的《德清县地图》中的德清城区图,在官桥至宣杭铁路间,余英溪的北岸,记者发现有一个叫馆驿滩的地名,询问周边许多人,都很陌生,更不知在何处。于是记者按地图指引,前往馆驿滩。

从官桥北堍往西拐,进入一条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弄堂,路口标有“象鼻弄”的牌子。

沿此弄往西,几乎全是旧房子。至铁路边,房子更加密集,这里根本看不出“滩”的模样。询问当地住户,这些人都操着外地口音,显然不知道馆驿滩。后来遇到一位当地的老人,他说,这里就是馆驿滩。但是他的叫法应是“鬼魇滩”,老人解释说,过去这里死的人多,所以这么叫。

到底是“馆驿滩”还是“鬼魇滩”?记者查阅了史料。

道光《武康县志》卷二十一古迹篇中:“余英馆,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宋令毛滂建,后为公馆。明洪武三十年,知县吴率正重建,今圯。前有滩曰“馆驿”。”由此可知,那里正式名称应该叫作“馆驿滩”。

馆驿滩可以这样解释:馆驿,是古代在驿站上设的旅舍的称谓。根据道光《武康县志》的表述,这个地方最早很可能是宋代县令毛滂的私人别墅处。之后改为公馆,相当于政府的招待所。再后来成了驿站旅馆。而“滩”,指馆驿前临河的空地。

那么“鬼魇滩”又是怎么回事?记者辗转寻访,终于找到几位知情者。

据家住馆驿滩旁的82岁老人莫阿康讲述,馆驿滩这个地方确实死过很多人,过去讲迷信,就叫“鬼魇滩”了。他记得,10岁左右时,听说日本人又要杀人了,就去观看。只见日本人在那里先用脚把人蹬得跪下,然后挥刀砍头,他吓得要死,以后再也不敢看了。

83岁的方福兴则对馆驿滩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他家就盖在馆驿滩上,他很小的时候,馆驿滩有零星几间木头房子,南面有一排大橡树,沿余英溪是一个100多米长的沙滩地。

方福兴说,他祖居宁波,听祖上说,太平天国时,逃难到了武康,没想到不久太平军就到了武康,把县衙和镇上的房子全部烧掉。没有逃走的人都被杀了。太平军为了把人杀尽,晚上把盛着米饭的竹篮挂在树上,如果早上米饭没有了,证明这里还有活人,于是搜捕后杀掉,在馆驿滩杀的人最多。听他父亲说,到了民国,凡是抓到的土匪、强盗,都会被捆绑在馆驿滩边的大树上杀掉。
据方福兴回忆,馆驿滩北面有一个操场,日本人占领武康时,经常在那里杀国军官兵。有一次看到的日本人杀人场面,令他终身难忘。日本人把一队国军士兵捆绑于竖在操场上的一长排木桩上。然后日本军官把士兵集中起来训话,挑选胆小的士兵,用布朦上眼睛,命令他们端起刺刀刺杀中国士兵。操场上的嚎叫声,听了叫人心里发抖。

抗战胜利后,这里逐渐被人开荒种地,盖房,不再是杀人场地。但是,“馆驿滩”或“鬼魇滩”的名称一直沿用着。

“馆驿滩”和“鬼魇滩”都包含了一段历史,其含义迥异,而读音却十分相近。这似乎在瞑暝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地名就是这样耐人寻味。

宋代武康县令毛滂,选了块风水宝地盖房建馆,在那里享受惬意的生活,想不到后来竟然成了杀戮之地,这些历史近千年之后还会被人提起,就是因为“馆驿滩”这个承载岁月沧桑的老地名还在。

作者: | 记者 宣宏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