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慢行交通为出行“植绿”
www.dqnews.com.cn 2015-12-11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信有不少市民都在雨天感受过人行道板的“威力”,一脚踩下去,就会溅起泥水打湿鞋子。因为这样,许多行人都会绕开人行道走上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为了广大市民的健康出行,并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自2013年开始,县建设局对城市道路进行改建以完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初步建立城区交通慢行系统,为城区交通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保障
骑车人行人路权


 昨天,记者来到群益街看到,深浅不一的红色道板错落相嵌,尽管天下着雨,脚踩上去没有“扑哧扑哧”地往外溅水。群益街是今年新修建的道路,其中的人行道从路基开挖到雨污水管道改造,再铺装盲道板和人行道板,进行了全面的“手术”。

 “碰到下雨天,要是以前的人行道,我躲都来不及,现在修好了就能放心走路了。”平时出门喜欢步行的王女士此刻就撑着伞走在人行道上,不再像以前一样走在马路上,四下张望躲避飞驰的汽车。
 与群益街相交的兴康路在2013年就率先完成了改建,至今已经“无病无灾”地度过了两年。记者在下班高峰时来到兴康路,只见7米多宽的人行道路中间镶嵌着2米宽的柏油路。“这是给非机动车道使用的。”县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陈昕晔告诉记者。

 兴康路实验性地实施了“人非共板”的改造,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专属通道放在一起,将空间最优化,借此来缓解道路中心的行车拥堵问题。同时,全新材料打造的人行道,人性化设计,保证了行人、自行车以及残疾人出行的便利与安全。

 平先生开着电瓶车从非机动车道行驶而来。有了专属车道后,他感觉行驶基本没有阻碍,而且更加安全,还给汽车让出了宝贵的空间,“我开得舒服,汽车开得也顺畅。”

 三年以来,县建设局共投入三期道路交通改造工程来打造城市道路“慢行交通”,完成了包括永安街、中兴路、英溪路、兴康路、曲园路、东升街、云岫路、千秋街、舞阳街、兴隆街、文墅巷、吉祥街、百乐街、群益街和武源街在内共15条道路,基本覆盖县城区主次干道和重要背街小巷。

重塑
城市生活节奏


 “慢行交通”是指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绿色的城市环境。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修建得更好,市民就更愿意选择低碳出行。与此同时,县建设局还在利用德清优越的山水环境,打造依山傍水的慢行系统,围绕余英溪、下渚湖、塔山、城山等山水生态景观资源,来重塑城市的生活节奏。

 其中,一条“会呼吸的人行道”——余英溪绿道已初步形成。该绿道西至兴康北路,东至双山路,绿道总长约15.9公里,沿途配套有慢行休闲步道、自行车道和景观项目,在英溪大桥以东段绿道边还设有3个自行车点,方便市民自行车停放。

 谈起“慢行交通”,县治堵办工作人员表示:“治堵不是强制性限制市民出行,或是多修几条马路,多建几个停车场,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提供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市民出行方式,从而在根本上达到疏通的效果。开展步行和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目的是倡导绿色出行,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空间分配上的平衡,持续推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推动构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作者: | 记者 陆晨晖 通讯员 周平 柳雅燕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