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追寻近危保护鸟类白颈鸦
www.dqnews.com.cn 2015-12-1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记者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白颈鸦的文章,想到了大约10年前曾在筏头乡后坞村拍摄到白颈鸦,并作了报道。后坞的白颈鸦是否还在?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筏头乡后坞村群山连绵,在梅村畈这个地方有一块不小的盆地,10年前记者就是在那里拍摄到白颈鸦的。这次前往,几乎不能相认。原来盆地内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现在是大面积的塑料大棚。四处寻找,不见白颈鸦的踪影,难道白颈鸦消失了?

正叹惜之时,遇见一村民,便作询问。村民说,这种鸟此地很少见了,离这里约两里地的陆家桥还有。记者立即前往,在陆家桥,一眼便见到了电线上的白颈鸦,数量较多。记者端着相机稍稍靠近,它们便飞离了,显得特别警觉。

记者询问当地村民,这里原来是否有白颈鸦?村民说很少见,近几年才多起来的,可能是从梅村畈飞来的。据观察,陆家桥虽然也是一块山间盆地,但面积远远小于梅村畈,白颈鸦要么栖息在电线上,要么飞入山林,活动范围很小。

据百度百科介绍:白颈鸦是鸦科鸟类,长约48厘米。除颈后、上背、颈侧及前胸为白色并形成颈圈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因此称为白颈鸦。它栖息于平原、耕地、河滩、城镇及村庄。以种子、昆虫、垃圾、腐肉等为食。常单独或零星活动,很少集群。我国的华东、华中及东南各地有分布,为留鸟,数量较少。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近危保护鸟类,即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等危险。

相对于其它鸦科鸟类,白颈鸦数量确实稀少,有报道称,目前全国白颈鸦的数量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有关部门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白颈鸦种群数量的调查,在一个地方能见到10只以上的已经不多。据记者观察,我县后坞的白颈鸦数量可能在50只以上。

我县后坞为什么会栖息数量较多的白颈鸦?记者作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村民并不认识白颈鸦,把它认作一般的乌鸦,这种乌鸦很久以前就有,村民对它们并无好感。因为乌鸦名声不太好,往往被视为不详的象征,原因可能是乌鸦难听的叫声和爱食用腐肉的特性。从另一方面看,乌鸦的恶名声却起到了保护作用,村民从来不去捕食它们。

德清西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和现代生产方式的干扰,野生动植物品种和数量也在逐年减少。白颈鸦是靠吃什么生存下来的,尤其是冬季。当地村民也对此觉得奇怪:养一群鸡,靠自己找食吃是长不大的,得添喂很多粮食,一大群乌鸦在野地里哪有这么多东西吃。但是事实上白颈鸦在后坞生存了下来,这证明,后坞这个地方生态环境独特,有相对稳定的食物链。

白颈鸦从梅村畈迁徙至陆家桥,必定是无奈之举,好在陆家桥离梅村畈不远,环境差异不大,它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如果将来陆家桥的环境也改变了,它们又要寻觅新的适合生存的地方,而现在这种地方越来越少了。

作者: | 记者 宣宏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