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小溪坑变身“大河港”
www.dqnews.com.cn 2015-12-0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听着湘溪港中潺潺的流水声,一大早,武康镇山民村村民马阿狗便在村委门口的湘溪源公园中耐心等待着公交车的到来。“晚点就晚点了,正好可以逛逛公园,散散步。”马阿狗说,公园是依托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整治工程新建的,是村里老人们的一个新游乐场所了。“河道这样宽阔,才能真正配得上湘溪港这个大名。”马阿狗说。

 沿着山民村宽敞平整的主干道来到崭新的村委楼房前,记者看到,一条八九米宽的大港横卧在村子主干道旁,水流湍急,两旁新种下的树木枝干已有手腕粗,不少村民正忙着在河埠头边洗衣服。“现在的湘溪港比我们的主干道更宽、更长、更直,是村里的又一个标志。”村委委员盛庚生正忙着和绿化人员一起植树。“小溪变大港,对我们山民村村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再也不用担心洪水漫没道路了、淹进家里了。”

 77岁的马阿狗算得上是村里最年长的村民了。家门口的湘溪港让老人经历了数十次的洪灾。“湘溪港虽说是湘溪源头所在,但是常年下来,河道弯曲、淤泥沉积、杂草丛生、水流变小的恶劣环境使得湘溪港成了一条小溪沟,哪还有大港的样子。”指着家门口的老墙头,老人说,这是前年发大水时留下的水印,水都到家里了,以前这条主干道还不是柏油路,水漫上来泥泞不堪。

 “光拓宽河道可不行,必须把防洪作用最大化,确保村民们的安全。”村主任林志富伸出手臂给记者打了一比方,原先的河道好比手臂,手肘有多弯,这河道就有多弯,这也是影响防洪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河道拓宽、河床顺直后,站在河中的堰坝上,能一眼看到下游几百米远的地方了。”林志富说,今年汛期,尽管河道里的水急得吓人,但是村里主干道上一点积水也没有了。

 “我们山里人平时也离不开水,所以在防洪治理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生态的修复。”盛庚生说,湘溪源公园临近前红桥,为了减轻汛期水流的冲击力,我们在桥上游建了一个囤水区域,一来可以养景观鱼观赏,二来还可以方便村民生活用水。在桥下游,记者看到,6座不同类型的堰坝群错落有致,清一色的挡墙整齐排开,水下的水草隐约可见。“平时村民们要洗洗弄弄,水不干净可不行,有了堰坝、挡墙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让河水清澈一点。水草也是特意留着的,好给鱼虾一个栖息环境。”盛庚生说。

 如今,山民村在湘溪港的映衬下,结合和美家园建设,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特色村落。“洪水根治了,环境越来越好,村子越来越美,回村里建新房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湘溪港保洁员杨国彬欣慰地说。

作者: | 见习记者 王煜杰 通讯员 沈敏桦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