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龙胜村前埠组村民严桂兴,这几天开始为自家的15亩覆盖早园笋盖砻糠。说起2015年早园笋的收成,他说不错。他还逗趣地说了一句话:电视新闻说我种笋年收入30万元,有人说我吹牛,实际上他们是不知道,那年我确实赚了这么多,当然是毛利。
老严总共有早园笋地35亩,其中覆盖早园笋为15亩,20亩露天早园笋。这15亩覆盖早园笋(简称孵笋),可是他年赚几十万的钱袋子。2014年到2015年10月这一季的早园笋,老严直言不讳,净利润20万元左右。
细算成本,占大头的当然算砻糠。老严的早园竹地里,如果是第一次用砻糠,每亩要用1200包;如果不是第一次用砻糠,那每亩只需用700包左右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每亩平均850包,亩均砻糠费在5000元。再加上每亩约1400元的肥料,成本在6400元/亩。
还有就是人工成本。“小工叫不起,要150元一天。”老严说,每个人工一天掘笋300至400斤,每斤露天笋只能卖5角,那几乎无钱可赚,露天笋没效益可见一斑。花销最大的是挑砻糠到地里覆盖,天气热了还要挑出来,这一进一出,人工成本就急剧上升,需要2200元一亩。另外还有其它的掘老竹、翻竹地等费用,总的成本就在11000元左右。
成本要上万块,产出如何?严桂兴说,他这十几亩的早园竹出产的早园笋不会少于3500斤,早园笋的销售均价在6元一斤左右,毛利就是2.5万元一亩,15亩的总毛利收入在37万元左右。扣掉1.1万元的成本,老严每亩净赚1.4万元,净利润21万元。
这么高的净利润,可不是随随便便来的。原来,老严是我县第一批种植早园笋的土专家,是科技示范户。他有很多绝技,是从实际种植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说他的“一把抓”功夫,早先很多村民都要在砻糠里放个温度计,一般需要砻糠里的温度到18度左右才刚刚好,过高或过低都不行。而老严只需用手往砻糠被里一抓,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无需温度计量。什么时候适宜给竹林盖砻糠呢?种笋技术书上有个说法,要天气气温5度以上10度以下,老严也有个窍门:落霜之后,最好是落过两次霜。盖得太早或太迟都不行。
今年的早园笋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老严说,早园笋地里出现了一种怪病,竹叶上出现了一点一点铁锈般的黄色,简直是锈迹斑斑,凭经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赶紧打电话报告给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振勇。刘振勇马上告诉他,这个病就是铁锈病,在发下来的农技防病手册上有这种病的防治方法,可以防治。老严就依样配制了成本只需二三十元的药剂,用喷雾器喷洒在竹林里,这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