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考察蠡山村农村生态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记者 宣言 摄
11月23日下午,在我县出席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暨冬春水利建设现场会的200多位代表兵分两路,分赴武康镇对河口(送瘟神)山塘、阳光生态园智能化灌溉区、蠡山村农村生态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梅子桥段等水利建设现场,一个个水利建设的生动样本,让来自全省各地的“水利人”感受到德清的别样风采。
山塘美景惹人醉
远处青山在云雾笼罩下若隐若现,坝下山塘水碧波荡漾,对河口(送瘟神)山塘宛若在画中。山塘美景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兴趣,尽管站在坝上寒风阵阵吹来,但是大家参观热情依然不减,纷纷掏出手机将这一切永久“留存”。
对河口(送瘟神)山塘建于上世纪60年代,以农田灌溉为主要功能,灌溉面积800亩。山塘被纳入到我县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后,县水利部门投资146万元,对山塘进行了坝坡整修、防水设施更换、溢洪道整治、库区清淤等一系列措施,库容从6万方扩大到10万方,标准大大提高。
“德清山塘水库的建设标准很高,工程质量也十分过硬,值得学习。”桐庐县副县长吴金富感慨,小农水建设是保供水提升工程重要建设内容,德清县通过高标准的山塘整治,消除了隐患,改善了水质,美化了环境,也展现了新农村的新面貌。
灌溉智能饱眼福
从对河口山塘出发,一路风光旖旎。农家小院落、别致的洋家乐、整洁的漫步道……沿途的景致不断吸引着车内来宾的目光,引得来宾们啧啧称赞。
不多久,阳光生态园到了。为招待来宾,阳光生态园特意准备了不少德清特产。有刚沏好的莫干黄芽,热气腾腾的莫干青团子,香甜可口的大冬枣,还有不少德清本土的农副产品。“不错,不错,味道真好。”来宾们一下车,就品尝起了美味,对这些德清“味道”赞不绝口。
代表们走进了阳光生态园的盆栽花卉大棚参观。眼前,5万多盆鲜艳的红掌正享受喷雾式水肥的滋润,而这,正是阳光生态园智能灌溉工程的成果。据解说员介绍,生态园通过机器换人,配备水肥一体化的智能控制系统,运用无线传感器,自动采集数据,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控设备,对不同规格苗木实施精准化灌溉。这样一来,同比人工浇水,全年节水30%达5万方,省工60%,增效30%。
“这样的高效节水灌溉是农业‘抓节水’的重要手段,也是智慧农业的样板。”参观过后,临海市副市长黄山河深有感触地说,在全省“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智能灌溉对于抓水资源有效管理、改善粗放型农业管理状态是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同时,通过水肥同灌的智慧农业,能够推动我们将农业用水向更深层次探索发展。
河道治理更江南
一路向东,钟管镇蠡山村刘家桥港三仙桥段的河道景致牵引住了来宾们的脚步。开阔的河道像一挂丝绸盖在树丛之间,两岸的绿意深浅不一,倒映在水中俨然就是一幅泼墨画卷。来宾们纷纷掏出手机要记录下这一美丽风景。
三仙桥段是我县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节点,河道长600米,工程投资400万元,在对河道进行清淤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河岸现状因地制宜地采用木桩、叠石、生态袋等不同的护岸形式。
代表们沿河走在游步道上,观赏着古桥、凉亭和河道的和谐之美。拍下照片后,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董福平赞叹,河道经过生态整治后的水质好,给村民们打造了一个优美的村庄、宜居的休闲环境。
“河道治理中对于古桥的保护让人印象深刻,治理过后所形成的自然和谐的环境是河道治理的方向。”他认为,河道治理就是要返璞归真,如果所有的河道都像刘家桥港这样追求生态修复、回归自然,江南水乡将更加美丽动人。
这样的河道让天台县水利局局长陈豪杰直言回到了童年。而随后来到的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梅子桥段现场,更加让他叹为观止。
据介绍,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德清部分)主要包括长山河延伸拓浚工程(德清段)和盐官下河延伸拓浚工程两个子项目,涉及河道总长46.4km,概算总投资10.08亿元,今年3月开工建设。
放眼望去,宽敞的河面如刀劈般整齐,清淤船正在紧张作业,一团团黑漆漆的淤泥从河底被打捞起来,在河边堆起高高的矮堤,而这些淤泥都是要投入田地再利用的。
陈豪杰和省水利厅水电中心主任葛捍东交谈起来,对于这项工程交口称赞。“工程做得很好,将混凝土堤岸改成干砌块石护坡非常生态。”陈豪杰指了指不远处的干砌石块护坡,想象着日后石块被水冲刷会越来越光滑,而缝隙中生长出杂草,将会形成连绵的生态护坡。
陈豪杰觉得,德清在南排工程上的做法值得借鉴,平原地区的水利工程要尽可能向生态靠拢,做出既能防洪排涝又能观光休闲的场所,惠及老百姓。葛捍东表示认同:“保证防洪前提下如何进行生态化建设是一个全新课题。”
水利建设有看头
走完全程,庆元县水利局局长吴小军可是忙出了一身汗。每一个现场,他拿着手机不停拍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而这些图像资料早就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庆元水利的工作群和他的朋友圈里,进行着实地考察的“现场直播”。他说,德清的水利很有“看头”。
代表们用眼、用心感受德清的水利建设,感叹着德清水利处处展现的“大气”和“精致”。“从治理水质、项目规划和项目推进上都在体现大气,建设上又结合德清实际,打造精致项目,建、管、护全部连接起来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吴小军如是说。他的话或许是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德清在水利建设方面有着很多好的做法,不论是着眼于民生的科学节水工程、着眼于田间的水利基建工程,还是着眼于长远的河道治理工程,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德清水利队伍积极向上、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也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吴小军说,这一趟真是来值了,自己已经归心似箭,想回去迫切地将学习心得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