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德清解放后的公安局受理的第一个偷盗案件是什么吗?如果不是近日的一次新闻接访,还真不知道。在武康正翔商业广场上的接访,由一位读者引出了一张老照片,而由这老照片,这起案件才被一位老公安讲述出来。
11月17日,记者在武康中利达花园见到了老公安朱忠良,今年81岁高龄。说起老照片,他说当时年幼,已记不得照片里面的细节,但他却对当时的一件盗窃案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县公安局成立后处理的第一起盗窃案件。
朱忠良告诉记者,县公安局成立于1949年5月,最早只有局长、警卫员、队长、审讯员、通讯员等五六个人,自己当时才15岁,作为通讯员,平时就做一些洒扫庭院、端茶倒水的杂事儿。
“那时候,公安局的主要任务还是配合部队剿匪,社会民间多的是反动、抢劫之类的武装暴动,偷盗之类的小案件基本没有听说过,所以乾元山大树盗窃案我还是比较有印象的。”朱忠良说,也是这起案件之后,偷盗案件才多了起来。
据朱忠良描述,案件发生于1949年阴历十月,有余不镇(今乾元)居民发现乾元山顶上三棵大树不见了,因此报案。“在乾元有个传说的,当地的人出门抬头就能看到乾元山顶上的大树,如果看不到,就会流泪哭泣。”朱忠良笑说,这下三棵大树被偷走了,大家就都很积极地去查。
也许是当时社会形势紧张,罪犯基本没有反侦察能力,案件很快就水落石出。
“整个偷树的案子由十多个人共同策划。”朱忠良说,最早是十村七组的沈某和方某等三人密谋,后来觉得三个人可能搞不定,又找来高家斗的胡某、沈家园的邱某等十余人加盟。
商定好计划后,一天大早,沈某和邱某就各自拿了一把锯子上山,花半天时间锯掉其中一棵大树,又将另外两棵大树各自锯掉一半。“其中一棵当天夜里就被搬下山,另外两棵五六天后搬走,全都卖给了村里的柴火贩子,卖得大米两担两斗。”朱忠良回忆到,沈某等人搬运后面两棵大树时,由于动静太大,引起了同村村民张某的注意,也为后来破案打下了基础。
“当时情势紧张,剿匪、征粮忙得很。”朱忠良说,“沈阿三等人的案子说大不大,最终怎么判的我倒是也没有记录下来,应该是关了一段时间就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