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营盘街究竟在哪里
www.dqnews.com.cn 2015-11-20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开栏语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标志和永久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核。

地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也是见证地域变迁的活化石,更是居于此、长于此的群众之乡愁寄托。而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少地区的地名命名与更替十分随意,许多沿用多年的老地名大量消逝。

作为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等地方特色的地名,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承载地域文化积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抢救老地名及其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日起,《德清新闻》社会版携手德清县地名办推出《探源德清地名》栏目。

读者朋友,如果你发现身边有故事、饶有趣味的地名,请拨打新闻热线8889090告知,我们为你准备了现金奖励和温馨小礼品。

德清人大多熟知武康有个叫“营盘”的小区,但一定不知道老底子德清有一条街也称之为“营盘”。不过“营盘街”并不在武康,而在莫干山上。但是,今天你如果登上莫干山,十有八九却找不到营盘街。
那么,营盘街究竟在哪儿呢?

莫干山曾有三条街

在莫干山上,记者找了几位“本地口音”打听营盘街,回答均称不知道。多数人只知道荫山街,并不知道营盘街。莫干山管理局的刘建林告诉记者,现在知道营盘街的人已经很少了,实际上,莫干山有三条街,最著名的就是荫山街,几乎人人皆知。另一条叫上横街,现在很多人仅称之为上横,老底子那里也有一条街。而知道营盘街的人是最少的,除非年纪较大的人, 大多数人都已不知道这条曾经繁华的老街了。

 现住庾村集镇,今年93岁的陈兆林回忆起八十年前的往事时说,当年他的家就住在莫干山上的营盘街上。他的伯父(养父)在营盘街上开了一家药店,因为药店的信誉很好,生意也非常好。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因为营盘街上来往的人员很杂,山上山下都非常混乱,药店遭遇强盗“拔财神”的恐吓,才搬离了营盘街。

 陈兆林回忆说,他少年时代生活在营盘街,当年的营盘街甚是热闹,这条街是上山下山的最主要途经地,跟现在的模样完全不一样。

 年已97岁从莫干山管理局退休的杜承棋告诉记者,1933年,他初次来莫干山时,营盘街是莫干山最热闹的场所之一。那时候,他跟随师傅筑路造房子,就住在营盘街附近的工棚中。

 据杜承棋介绍,莫干山上的三条街各有特色。营盘街以服务筑路造别墅的工人为主,还起着中途休息站的功能;上横街则以服务山上的居民和普通游客为主;而荫山街上以洋人居多,当时有许多知名商号,相当于现在的高档消费场所。

营盘街究竟藏在哪里

 打开与莫干山有关的地图,十有八九找不到营盘街。即便你用“百度”“谷歌”也无济于事。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营盘街呢?

 只能让时间倒回到六七十年前。那时候,从庾村上莫干山,营盘街是大家看到的第一条“天街”。当时的人要上莫干山,走的不是现在的三莫线庾村至莫干山风景区段,因为汽车从三桥埠开到庾村洋桥头后,已到公路的尽头,只能下车另想办法。从山脚到山上,因为尚未通公路,要么步行,要么可请轿夫用轿子抬上山去,别无它法。

 那么,游客从哪儿上山呢?就是从洋桥西侧的阜溪石那儿走到莹石矿再一直往上走。据称,当年蒋介石、黄郛等都是从这条山道上山下山的。这条山道,现在被驴友们称为徒步登山的经典路线。
 无论你从庾村莹石矿还是从三九坞往上攀登,到达石壁凉亭后就合并成一条山道了。再往上走不远处,便到了炮台山。炮台山与莫干山景区相连的一条通道,便是当年的营盘街。

 营盘街在普通地图中找不到,但在民国时期留下的老地图可以找到营盘路,论位置营盘街就在营盘路上。营盘路附近有武康路和上横路,武康路即为莹石矿旁的登山道,上横路即在现皇后饭店一带。

 记者爬至曾经热闹的营盘街,眼前的景像并无太明显的异样,除了从岁月中走来的断壁残垣和新建的建筑工棚,难以想像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但是,路边参天的梧桐和成行的杉林保留了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透过尚存的老地基依然可以想象当年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不过,几十年来的宁静最近已被施工作业的机器声打破,炮台山已然进行着一个工程项目。因此,登山的驴友千万要注意安全,游步道上有碎石滚落痕迹。看来,投资者已经发现这里曾经的繁华,有了“复原历史”的想法。

有莫干山最早的旅馆

营盘街一侧的炮台山上,曾经有莫干山最早的旅馆——绿荫旅馆。绿荫旅馆有很多特殊之处,比如:它是武康路1号。据称也是数百幢别墅编号中的第一幢——1号别墅。

绿荫旅馆是怎样一幢建筑?记者从刘建林不久前完稿的一本有关莫干山的书上看到了一张老照片:古堡式的建筑,门前有西式的尖顶,矗立于炮台山上。虽然老照片的尺寸较小而看不清楚,但仍旧给了读者一个大致的轮廓。

 据称,绿荫旅馆最初为苏格兰人梅腾更所建,可能建于1910年,是一栋形似欧洲中古时期的古堡式洋房。1932年,这栋建筑出售给了江南汽车公司,从此改成了绿荫旅馆。

 “这是我第一次上莫干山看到的第一幢建筑。”在莫干山生活了长达八十多年的杜承棋老人告诉记者,1933年他第一次登莫干山时,就被这幢建筑所深深震撼,当时从庾村上山后,半道上就远远可见“绿荫旅馆”四个大字。每个字足有一公尺多见方,是用铁皮做起来的,被固定在绿荫旅馆下面的石壁上。

 杜承棋向记者介绍说,在他的印象中,绿荫旅馆被当时的南京烟草公司管理过。解放初期,绿荫旅馆还在使用,当时莫干山上来了一批青年人搞活动,共有一百多号人,因其他地方床位不多,一下子难以安排,在他的建议下,这批人被安排在绿荫旅馆住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绿荫旅馆因久经风雨浸蚀已经变成了危房,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老态龙钟”的绿荫旅馆不仅有事故隐患,还“十分难看”,在十年文革期间,其命运可想而知。

 当时,在坊间还留传有这样一个版本,称当时西哈努克亲王要上莫干山,破破烂烂的绿荫旅馆如果被西哈努克亲王看到,那有多难看啊,因此很多人提议,干脆把绿荫旅馆拆了吧。

虽是一栋古堡式洋房,但在杜承棋眼里,绿荫旅馆的很多建筑元素仍是中式的。这也是绿荫旅馆与山上其他别墅不同的另一个特殊之处。从顶部俯视,它的整体布局为四方形围合式,屋顶盖的是土瓦。东西南北四边皆为两层建筑,共同围合着中间的方形天井,四个方向的二楼上均有阳台朝向天井,阳台上围有栏杆,天井中间建有水池,水池上面配置了园林景观。从承重上看,它仍以木料支撑为主,石墙为非承重墙。而主体建筑的东北角上,却建起了三层高的尖顶塔楼,是全欧式的,超出了两层高的主楼,所以远远望去,非常别致,称其为洋面孔的背后有中国的里子,或能说明它的特点。

见过绿荫旅馆的年长者描绘说,上山的人爬到绿荫旅馆后,通常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绿荫旅馆旁边有一个网球场,这个网球场往往成为上山者半途休息的场所。轿夫在这里擦汗歇力,坐轿者则在这里欣赏风景。而挑运货物的人都将这里当成主要休息点,游客和山上居民大多数生活用品,都会在这里暂放或分流。

很显然,绿荫旅馆是营盘街边的一个地标,也是当时莫干山的门面,民国时期的莫干山地图上还把这里标着“莫干山管理局”的字样。过了绿荫旅馆,游客就能见到营盘街展示出来的“天街”之景。试想,货物在没有汽车运输全靠人力挑运的条件下,营盘街呈现的是怎样一幅繁忙的原始景象,我们似乎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这是现代游客所看不到的场景,是我们正在遗忘的莫干山上曾经出现过的撼动人心的风景,一幅劳动者建设莫干山的壮观画卷……

作者: | 记者 吴志豪 文 宣宏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