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莫干山镇燎原村7组的王铭楚总喜欢在自家小店的柿子树下看柿子,哪个熟了,他就摘下来,摘柿子成了他的乐趣。在王铭楚心里,这棵柿子树给他带来了好运。
15年前,王铭楚和妻子在庾村集镇开了一家经营副食品的小店,生意马马虎虎。去年庾村集镇改造时,他们把小店搬到了自己家中经营。王铭楚的家离集镇不远,而且就在公路边上。庾村集镇打造成民国风情街后,游客络绎不绝,集市已经延伸到了王铭楚的家门前。
王铭楚的副食品店原来是以他妻子的名字命名的,他觉得不妥,本地人知道,外地人记不住,而现在来庾村购物的大部分是外地人,他决定改名。
有一天,一位镇干部路过他的店,他便请他起个名。镇干部东瞧瞧,西看看,最后把目光移到了小店前的这棵柿子树上,便说:“就叫柿子驿站吧。” 王铭楚一听,高兴地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与家里人商量时,有人提出了看法,如果起柿子驿站,别人会以为我们是卖柿子的。思来想去,王铭楚决定在“柿子”后面加个“树”字,叫柿子树驿站。他解释说,柿子树长在店门前,客人找到柿子树,就找到了店,好认。
自从小店起了“柿子树驿站”名后,不知不觉中生意好了起来。夏天顾客光顾小店时,总喜欢在柿子树下遮荫纳凉,王铭楚便从家里拿几条凳子让客人坐坐,顾客在那里边吃边聊。时下柿子熟了,顾客若嘴馋,王铭楚会摘一个送他。
就这样,王铭楚的“柿子树驿站”人气越来越旺,越叫越响。
如今,有的人开一家小公司或小店,喜欢起“环球什么什么公司”,或“什么什么总汇、连锁”,以为这样才响亮,带来财运。其实现代人更喜欢回归自然,“柿子树”和“驿站”都是中国特色的“土”词,而这正是现代人所追寻的乡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