鲦鱼若隐若现,叠石堆放考究,木桥独具风格,绿树郁郁葱葱,小舟来回穿梭,行人休憩笑谈。昨天,在禹越镇三林村上南斗港,眼前的公园式河港让记者眼前一亮。“你看,我们这就差儿童娱乐设施了,别的都能和春晖公园一较高下了。”村支部书记沈炳奎笑着说道。
“别看现在上南斗港已经成了漂亮公园,整治的时候我们可下了老大工夫呢。”项目业主单位的丁建凯指着岸边的叠石说,这不起眼的叠石看似和一般公园河岸边的石头相差无几,实则很有来历。丁建凯介绍,当时的施工方从未做过类似工程,对叠石的堆放也没有经验,既然不会做就学着做。由于当时县内还没有这种叠石构建模板,通过在周边城市四处打听,最终选择了“西湖叠石”,先后带施工石匠们去了3次杭州西湖,才将西湖叠石搬至上南斗港。
“除了叠石,公园的凉亭、石凳、长廊、绿化一样也不能少。”村委委员王利华说,为了打造公园式的居家河港,大家都献计献策。从游步道到石凳再到绿化,村民沈云坤等纷纷出点子。村民蔡老师平时久居武康,河道治理后,家门口的公园绝不亚于武康余英溪河滨公园了,现在每个周末回村里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河道整治前,庙前港、二东港、上南斗港穿梭在整个村子里,把7个小组分隔开了。”71岁的姚兴法老人告诉记者,这也是村民们的一个心结。“以前,每次去探亲访友走人家的时候,都是沿着老河道的土田埂走的,杂草丛生,一下雨路都不通了。”老人有点不堪回首似地说,看看碰鼻头,走走半日头——明明亲戚家就在对岸,却要绕着河道走上半个钟头,真是一点也不方便。现在好了,三座又美又便捷的景观木桥为我们全村7个组的村民架起了沟通的通途,现在每天晚上都有老朋友过桥来玩。
如今,每天晚上在游步道跑步、散步的村民越来越多,在新农村建设的映衬下,上南斗港与城市河港的差距越缩越小,去年还评上了全省生态河道建设优秀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