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在退休以后都会发展自己的爱好,种花养草、跳舞健身等,家住新市镇西安社区的花甲老人杨鑫良就是其中一位。自打杨鑫良迷上了盆栽养植,自家的阳台俨然被装点成了一个迷你“植物园”。这不,刚刚结束的全镇“美丽阳台”评选中,杨鑫良获得了二等奖。
在西安社区的西北角,杨鑫良翠绿色的阳台嵌在两栋房子中间,远远地就让人眼前一亮。走近一瞧,恍如走进了低矮的小森林,一棵棵半米多高的松树各展姿态,满眼的绿意就像是打翻了油漆桶一样,着色深浅不一。
杨鑫良介绍,自家占地65平方米的阳台总共摆了40多盆松树和60多盆兰花,仅松树中,就有黑松、五针松、天目松、罗汉松等多个品种。1982年他退伍回到新市工作,终于有了时间和精力开始种花。
1984年有朋友从日本带回了名贵的五针松。他就去买回了10个一节手指长的松树尖头,花去了两个多月的工资。他格外爱惜这些五针松,摸索着用本地黑松与它们嫁接,最终存活了两棵。
杨鑫良说,松树种起来挺容易,冬天剪枝,春天施肥,两三年翻一次盆。但要种好,还挺考验人。泥土买来后要加肥添进砻糠灰;自来水要灌到桶里晾好,让水温和环境一致才能浇;自然长出的青苔要好好保护,让土更活更保湿。凡此种种都是他倾注下去的心血,“我每天都要照顾它们,所以从来不出远门旅游。”
松树盆景要养得好,最重要的是给它们塑形,变成漂亮的观赏盆景。杨鑫良的松树姿态各异,有的如伞挺拔盖天,有的如卧龙盘踞。这里头的学问还不少,“从养胚到造型再定型没有十年是不行的。”他告诉记者。
但杨鑫良最初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凭着满腔的热爱,自己订杂志去摸索探究,吸收了许多日本、台湾的盆景造型。在天冷的时候杨鑫良就将铁丝盘在松树枝干上,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做造型,比如临水式、丛林式、斜干式、半悬崖等,最终让一盆盆的松树重获生命,其中一棵松树简直就是黄山迎客松的缩小版。
和别人家的姹紫嫣红不同,杨鑫良家的阳台几乎是清一色的绿。他喜欢松树的长青,夏天不怕晒,冬天不怕冻,“这和我的性格很像,够坚韧,所以我很喜欢松树。”
起初,杨鑫良主要就是种松树,1997年他开始种兰花。去年开始他又帮着儿媳妇照顾多肉植物,整个阳台越来越生机勃勃。
现在退休在家的杨鑫良一边带孙子,一边打理这些花草怡情。他喜欢抱着孙子在松树间穿行,就像是置身于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绿色天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