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蝶变”廿三年——写在莫干山高新区晋升“国字号”之际
www.dqnews.com.cn 2015-10-2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    23年前的荒凉土地,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高端生产要素,在这里集聚;产城融合发展,在这里演绎;企业家精神,在这里闪耀;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迸发。

    23年探索,23年开拓。从首批省级开发区,到进入省级“十强”开发区,到如今,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跻身高新区最高等级的“国家队”行列,莫干山高新区正一步步成长并壮大,在不断“蝶变”中砥砺前行。

​蝶变前行,从阡陌农田变身高新园区

    2000年以前,武康城北,还是一片阡陌农田,唯一成形的道路,是104国道和09省道(即现在的德清大道),高新区第一批入驻企业,正是沿着这两条道路,陆续落户。

    “我们是这片区域落户的第一家企业,当时周围全是稻田。”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志荣记得很清楚,1999年,欧诗漫集团开始在这幢位于德清大道和中兴北路交叉口的办公楼里办公,四层高的办公楼俨然是当时该区块的地标建筑。

    两年后,凯喜雅集团德清工业园落户在欧诗漫集团东面的200多亩土地上。

    狮山村村民高法根更是对家乡的变化如数家珍。“2003年,因为开发区建设要征用我们的土地,大家都是喜出望外。”高法根说,当时村民们住的都是70、80年代造的“西洋楼”,出行也没有像样的道路,连三轮车都很难通行。

    两年后,高法根一家和邻居们原地回迁,住进了政府统一建造的双层排屋,家门口的道路变宽敞了。再后来,随着“和美家园”、“五水共治”等工程的实施,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小区里穿境而过的清水港真的变清了,小区边上还建起了森林公园。

    在80年代曾当过村支书的高法根不仅“享受着”生活上的改变,对家乡的发展更为欣喜。“以前村里都是农地,还有不少没有产出的死角,一家家企业入驻就不浪费了。”泰普森、天堂实业、华盛达集团……2003年以后,企业陆续落户到狮山村的土地上。

    “在最初起步阶段,能把企业引进来就是好事。”从1992年就开始在高新区管委会工作的一名老同志,将2000年作为高新区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因为过了千禧年,高新区真正进入了“选商”阶段。
2001年,高新区招商人员洽谈了一家计划投资近3亿元的杭州知名企业,经过多轮沟通,连落户土地也已敲定,由于企业旗下的一家印染厂也要一同落户,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高新区最终放弃引进。

    企业入驻后,往往要经过3~5年的时间,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才会真正体现。高新区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发展战略的坚持取得的效果,也在2010年起得以充分体现,这一年起,高新区进入省级“十强”开发区行列。也就在这一年,高新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个个平台在这里相继落户: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生物与医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一颗颗“种子”在这里相继发芽:升华拜克、我武生物、佐力药业、兔宝宝、浙江鼎力等,从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成长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上市公司;

    一位位顶尖人才纷至沓来:分子医学诊断专家张以哲、地理信息专才关鸿亮、中科院力学研究员陈启生……数十名高端人才携“独门武器”,在此开拓产业新版图。

长路漫漫,一年12万公里的升级路

    正如企业家沈志荣对企业发展平台的期待:高新区升级为“国字号”,欧诗漫的产地也将变成国家级的,名声、档次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附加值。

    高新区产业特色逐渐形成、名企名院纷纷云集、高端人才不断会聚,平台升级如箭在弦。

    申报材料报至科技部后,2012年5月,开发区顺利接受科技部领导、专家的实地考评,随后对照国家级高新区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扎实推进“以升促建”工作。

    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后,申报工作于2013年底开始再发力,这次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每个月进京两趟,按照到北京单程1250公里的距离算,这一年为申报国家级就跑了12万公里。”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章立说,既要及时汇报“以升促建”工作成效,又要加强与科技部、发改委、住建部、国土部等国家部委的沟通对接。

    在他的电脑里,有一个升级汇报材料的文件夹,里面有近20份《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升促建”工作汇报》,每一个月或半个月就要更新最新情况。

    章立坦言,最紧张的时候是今年5月~7月,正是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土部会签的时候,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暂停莫干山高新区的升级之路。“每星期都会向科技部工作人员打听一下会签进度。”

    今年9月8日,申报材料正式上报至国务院。章立和同事们的心终于落定:“如果不出意外,就等升级批复了。”

    上礼拜三,10月20日,章立赴科技部对接。10月22日,准备离京前,章立记得很清楚,11:22,一条来自科技部人员的短信让他们好一阵激动,《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终于“现身”,下午1:45,他们在科技部拿到了批复的复印件(原件将发至浙江省人民政府,再转我县)。

    好消息传得很快,在从北京回德清的高铁上,章立和同事的手机几乎没消停过,领导了解情况、媒体采访、企业道贺,大家都为这件大喜事激动不已。

新兴产业,进入“国家队”的重要根基

    在专家对莫干山高新区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评审意见中,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实际上,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正是莫干山高新区成功升级的“大功臣”。

    在现代化办公楼里,工作人员或轻敲键盘修改软件,或坐在专业的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前完成三维制图。这正是地理信息企业的办公场景。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不言而喻。全省唯一的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就集聚于莫干山高新区。目前已引进各类地理信息企业74家,基本形成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链。
    此外,国家遥感中心东南分中心正在积极筹备中,联合国地理信息论坛永久会址也正在建设中。

    10月17、18日,由俄罗斯“国宝级”制药专家罗蒙斯基和中科院院士陈凯先等国内外制药专家齐聚莫干山高新区,他们是来参加2015年绿色制药国际峰会的。而这仅仅是开始,今后绿色制药国际峰会每年都将在这里召开,因为我县与浙工大协议共建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正式落户高新区。

    生物与医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德清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平台的落户都是对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肯定。

    “您好!我是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从莫干山高新区里打出去的一通电话,能够给银行客户带来精准的增值服务,这是落户在此的招商银行杭州分行金融服务支持中心承载的重任,将服务端从网店延伸到后台。

    实际上,自从2013年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除了招商银行,省农信联社、省工商银行、省金融培训中心都已落成或在建设中。同时,投资20亿元的中国联通数据中心、淡竹软件园相继落户高新区,为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提供保障。

先行先试,新一轮发展扬帆起航


    “成功升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高校录取通知书。”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说,也意味着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

    “我们当然为高新区升级感到高兴,对企业来说,也很期待,升级后对企业发展能有更好的扶持政策。”相信很多人都像沈志荣一样,期待着高新区升级给企业和地方发展带来的“实惠”。

虽然国家没有相关文件明确优惠政策,但是鼓励高新区先行先试,成为全国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的重要引擎。

    此外,《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也为我们迎接挑战进一步细化了目标,围绕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一级指标中,由40个详细指标构成,其中32个为定量指标,8个为调查定性指标。

    根据这套评价体系,每月都会对国家高新区进行排名。

    发展的号角更加嘹亮。据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透露,我县将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全力打造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继续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深化“德清模式”, 努力把莫干山高新区打造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验区和示范区。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