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从军55周年 老战友国庆喜相聚
www.dqnews.com.cn 2015-10-09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庆前夕,武康余英坊的一家茶馆迎来了8位老人,他们中最小的74岁,最大的77岁。1960年的八月,这8位与另外4位没能到场的老人,一起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今年是他们从军55周年。

    77岁的陈金荣告诉记者,55年前,他们一同进军营,而半个多世纪来,他们始终保持着联系,“兄弟情谊永难忘。”陈金荣说他参军还是一场巧合,闹出了一段不小的风波。“1960年的时候,我已经在省水产专科学校读书,那年八月,我放暑假在家。有一天在家里打了一担柴上街去卖,正看到二中门口在征兵,我就上去报名。当时征兵还只征中学生,按理我已经超出年龄不能应征。当时征兵的干部还询问二中的校长我是否是二中的学生,校长对他说我在这里读过,征兵的干部因为是外地人,一时没听清楚校长的土话,以为也是这里的学生,所以就把我招去了。后来到了部队,原来学校因为我擅自当兵,还给了我处分,并要求部队把我送返学校,但木已成舟,部队还是留下了我。”

    在部队,陈金荣他们并不是主战舰艇的战士,而是作为辅助船的战士。“我们那时候在拖船、油船、供水船等,兵种有轮机兵、炊事兵等等,也有的在岸基炮台做炮兵等等。”陈金荣说。姚高生当年就是在舟山定海某高射炮阵地做炮兵,张永源最初在供水船上做炊事员后又转为枪炮兵,而汪连金则在油船上做轮机兵。

  虽然并不在主战舰艇,不用长时间出海,但对于不熟海事的他们而言,在辅助船当兵也并不是美差。刚开始当兵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蒋介石也乘机大肆鼓吹反攻大陆,不断在东海、台湾海峡出动飞机、军舰进行侦察作战,东海舰队需要时刻准备迎战,战备紧张,调动频繁。陈金荣说:“一旦调动,船航行在海上,整个人就严重晕船,呕吐不止,吐得连胆汁都要吐出来。”

    按照正常情况,当时海军服役为五年时间,但是因为要应对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计划,大家响应中央号召,延长一年服役时间。而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复员的时间又一再推迟,直至1968年大部分人才复员返乡。而陈金荣后来又转入政治处任干事,直至1983年才离开部队。

    在部队的这些年,陈金荣最难忘的经历是在1967年12月27日参加海军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代表大会,作为代表的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离开部队后,大家各奔前程,姚高生进了公务员队伍,最后在县检察院检察长的职位退休;陈金荣去了浙江政法专科学校任教,后来因为兴趣做了一名摄影记者;张永源等六人去了德清化肥厂,还有的留在了上海、杭州等地。虽然各奔东西,但这十二位好战友不时相约聚会。“以前在部队以及工作的时候,大家还很难聚齐,现在大家都退休了,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聚聚。”陈金荣说。

作者: 记者 李杰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