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新市是芳香四溢的,秋日的桂花香裹挟着羊肉的香气飘进鼻尖;昨天的新市也是热闹喜庆的,中心广场的人气丝毫不亚于过年的时候,这都是因为羊肉黄酒节。
“食客”们有的早早赶来,认识不认识的都紧挨着围坐在圆桌旁,等待着羊肉上桌大快朵颐;有的则是站着,高高举起手机对着临时舞台上精彩的歌舞表演止不住地“咔嚓咔嚓”,想要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现场欢声雷动的场景。
羊肉香引来外地游客
每张圆桌上,两壶地道的新市黄酒早早上桌,刺激着味蕾。大盘羊肉姗姗来迟,深褐色的羊肉上撒一把葱花,软塌塌的肉皮泛着晶莹的光。从杭州自驾来的伍春飞一家是第一次来新市,禁不住夹起一块先放进了嘴里。
仔细品味着,呷了一口黄酒,伍春飞点点头:“真好吃,入口即化的感觉。”身旁好动的儿子终于不再跑动,安静地坐下来品尝,嘴里塞满了羊肉,也连声赞“好吃”。
除了伍春飞一家,从杭州自驾来的游客足足有60位,坐满了五桌。大家都是头一次来到新市,准备来一饱口福,看看这新市羊肉到底和平时吃到的羊肉有什么不同。“还真是不同,新市羊肉酥而不烂,肥而不腻。”有游客像是位资深吃货,满足地给出评价。
一位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小宝宝才1岁,估计是在场最小的“食客”了。妈妈把羊肉弄碎,喂到她嘴边。她享受地细细咀嚼,“咯咯”直笑,小手上下挥动,看得出,“小食客”对羊肉的口味十分满意。
本地人最爱这道菜
羊肉和黄酒在舌尖共舞,除了外地来的“食客”,新市本地人也沉醉于此。道德模范陆松芳老人是连续第三年受邀来参加羊肉黄酒节了,起早拉完煤才赶来的老人显然胃口不错,喝下一口黄酒,正巧解了乏。
74岁的黄丽华早早和丈夫、妹妹一同赶来,就为了尝一口地道的新市羊肉。她说:“家里也烧羊肉,但烧不出这个味道,烧不好的。”
褚雪方今年已经84岁,看到新市喜迎八方游客,好客的老人直言,要说推荐给游客,首推就是新市羊肉。他咬下一口羊肉,酱汤沾了一嘴,又喝了一口黄酒,满意地咂咂嘴。半杯黄酒下肚,褚雪方的脸已经通红,“平时我是不喝酒的,但是吃羊肉不配黄酒不行呀。”
桌上酒肉正酣,在场上设立的试吃点终于开始招呼过往的“食客”。银都大酒店的厨师沈建良正在给居民盛羊肉,骨头一下就能抽出,酥香的羊肉乖乖地躺进碗里。他告诉记者:“我们使用柴火烧的,足足烧了两个小时才好,汤慢慢渗进肉里面,味道肯定好。”
新市大酒店的试吃点前,厨师正挥着大勺,居民领来了纸碟子,一下子数十只手齐齐探进来,把厨师围得水泄不通。看来,对于羊肉,地道的新市人们丝毫没有吃腻过。
停下脚步听社戏
上午的羊肉宴人头攒动,香气环绕,已经让本地居民感受到过年的味道,直把初秋当正月。下午,中心广场又焕然一新,新市镇江南春艺术团的业余爱好者们开始上演社戏,为羊肉黄酒节更添闹猛一景。
台下,近百位老人翘首企盼,79岁的唐诗更是搬来了椅子,专程来看戏,“上午人太多,没能挤进来。”言语之间,尽是可惜。不过,随着锣鼓声、琵琶声响起,身着行头的演员一登场,还是让老人很快忘记了遗憾。
孟丽君选段《游上林》渐入佳境,唐诗不无感慨:“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儿时,热闹的庙会少不了唱戏班子,大家都站着看戏,脖子伸得老长,腿也感觉不到酸。回想时,唐诗的嘴角忍不住上翘。
旁边,穿着环卫工作服的陈大爷正听得入迷。他负责清扫中心广场,才刚刚把这里都打扫完,正巧上演的是最喜欢的越剧,陈大爷便停下脚步听上一曲。“去年是扫都来不及,今年大家意识都提高了,地上干净多了。”陈大爷得空听曲,笑得一脸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