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屠滥宰现象屡禁不绝,定点屠宰吃到放心肉到底能不能在西部山区得到有效规范?近日,记者暗访两个乡镇的菜场和部分原私屠户,得到的结果到底如何?相信读者看完本文后会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
当天凌晨5时记者起床,从武康奔赴莫干山镇庾村集镇的农贸市场。清晨六点半左右,集镇菜场已经人头攒动,人气很旺。记者在菜场的中心位置看到,几个肉摊就在中间的摊位上,排在第一个西北角位置的生猪肉摊主名叫王法春。只见案板上放着几个猪爪和一大块猪肉,王法春满面含笑地招呼着客人。
记者问他:你的猪肉都是哪里去杀的?王法春回答说:都是运到武康屠宰场去杀的,凌晨1点多点就去武康运猪肉了,起得有点早。记者再问:你的猪肉上都有合格章吗?王法春二话没说就拿起猪肉案板上的一大块猪肉给记者看上面的鲜红大印,边拿边说:都肯定敲章的,不敲章那不是非法了?
这时王法春隔壁的摊主对记者说,到武康去集中屠宰虽然是件好事,但还是有点麻烦,原来在自己家里杀,要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显得很方便,现在必须提前一天在下午五点前将待宰的生猪运到屠宰场进行检验检疫,次日一大早一般要在凌晨一点多、两点钟以前去运杀好的猪肉,光车费开支和时间、人力上的付出还是比较大的。
早上7点45分左右,筏头乡老街菜场。记者看到的情景与庾村镇的情况有些不同。老街上的肉摊位显然比今年7月以前要少几个,当天早上只有两个肉贩摊位。其中一位姓马的肉贩掌柜说,原来有七八个肉贩,现在因为定点屠宰政策,因此不再来售猪肉了,现在基本就两三个肉贩在这个老街菜场售肉,菜场上的每块大肉上几乎都有合法印章。马掌柜说起目前的定点屠宰和打击私屠滥宰现象时,表示赞同政府的这一举措,因为这样对群众的食品安全负责。
“筏头老街上一般每天成交约三四头猪,这零碎的猪每天要运到武康去屠宰,而且与全县的生猪放在一起屠宰,有区别的是山区猪肉的味道。因为原来是一头猪一口汤,猪杀出来褪毛只用一口,现在是成千上万头猪用一口汤,因此猪肉带膻味的可能性肯定增加,因此希望猪肉的品质在定点屠宰后不能降低。”另一位猪肉贩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筏头乡与莫干山镇原来有七八个私屠户,在目前的私屠滥宰依法取缔态势下,他们目前是否还在私自屠宰操作?记者根据有关线索,找到了县长热线里曾经举报过的勤劳村上郎自然村的一户村民家中。这位村民的家建在山坡上,是这个自然村最上坡的一户,背后就是山林。原来的私自屠宰点就位于自己家侧的一间混凝土砖砌就的简易平房内。在近九点钟左右,走进这个平房内,发现一个大灶台,灶台中间是一口大铁锅,可以躺一头大毛猪。一摸灶台和铁锅,上面还有一些猪毛粘附在上面,根据猪毛的干燥程度可以判断至少近期没有杀猪。
在该村中心的溪边,几位正在溪边洗东西的群众反映,原来这位村民确实是杀猪贩肉、走村串户的,现在确实也已经不杀了。这个情况与县生猪定点屠宰联合执法组和县农业局屠宰行政执法大队掌握的情况相一致。
不仅勤劳村的这个点是如此,当天,县生猪屠宰联合执法组在对筏头乡佛堂村、莫干山镇紫岭村、南路村的几个屠宰户的检查中,都没有发现私自屠宰现象。县农业局屠宰行政执法大队王云凤对记者说:中秋佳节前夕我们联合执法组的检查情况是比较乐观的,即使在公安接到报警电话出警后西部山区发现一村民在烧猪血,但没有发现其有私自杀猪的证据。中秋节前莫干山镇和筏头乡两个西部山区的菜场肉摊位上突击检查没有发现白板肉(即没有盖上农业部门和屠宰场的生猪检疫章和肉品检验章),也没有发现私屠滥宰案例。
筏头乡常务副乡长蔡晓荣在办公室里向记者介绍了筏头乡严禁私屠滥宰现象的情况,明确表示今年的私屠滥宰现象确实得到了遏制。他说:“禁止私屠滥宰,我们以前搞过两次,但两次都没有真正成功,就是最后都死灰复燃了。关键除了这次的法律知识普及,苦口婆心地解释法律、政策还比较顺利外,同时为群众利益着想,才能最终让群众明白、相信,并自觉执行。”王云凤也向记者介绍,这次由武康屠宰场统一屠宰,在政策上也对西部山区有一定的优惠,吸引肉贩向县城屠宰场集中屠宰,从而使私屠滥宰得到遏制。但西部山区的私屠滥宰工作能否彻底根治、死灰不燃,还需要各方面的齐抓共管。